他们来的时候,赵东升一直说刘家沟是个穷山沟沟。
实际上刘家沟一点儿都不穷,起码不象赵东升说的那麽穷。
村委的房子都是砖瓦房,院墙也是用红砖砌的。
村里住户基本上也都是砖瓦房。
刘全贵说他们村在後山上种木耳,是集体财産,木耳卖出去了,全村人都能分钱。
夏鹏飞小声跟颜如意说,“以後赵老师说的话,你得学会分辨着听,学术上的还能听听,除了学术上,其他的,他说的话,你得仔细斟酌斟酌了,反正我是至多信一半,有时候一句都不能信。”
颜如意,“我听说最开始是派他来,是他自己不来。”
是他自己不来,为什麽还要阴阳怪气他们三个。
夏鹏飞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这里可能有问题。”
颜如意听徐庆梅说过,赵东升媳妇特别厉害,经常打赵东升,有一次两人吵架,她媳妇一板凳下去,把赵东升给砸晕了,後来去医院缝了5针。
兴许是他媳妇把他脑袋打坏了。
这两天他们都借住在刘家沟村委,房间也都安排好了,颜如意住中间一间,蒋东明和夏鹏飞分住在她两边。
饭是在刘全贵家吃的。
刘全贵还特意杀了一只鸡,招待城里来的专家。
不过吃住他们都是给钱的,这是文物局定的规矩。
所以下乡的补贴还是很高的,一天补助5块钱,用不完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要不赵东升愿意下乡呢。
吃过饭,回到村委大院。
刘全贵开了大喇叭,在大喇叭里喊话,“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城里的专家已经来了,现在就在村委大院,谁家如果有老玩意儿,想让专家看看值多少钱,就拿到村委这边来,如果确实是好东西,专家当场收,当场给钱,专家就在咱们村待一天,明天这个时候就去八里营了,下次再来,就不知道什麽时候了,大家夥儿抓紧点时间。”
不大功夫,就来了不少人。
大部分都是过来看热闹的,也有带着“老玩意儿”来的,有瓷碗,有茶缸,有奖章,有陶罐……
东西是不少,就是没一个有研究收藏价值的。
半下午的时候,蒋东明索性带着夏鹏飞和颜如意出去,在村里闲逛。
刘家沟不算大,有百来户人家。
在村子闲逛了一圈,一无所获。
夏鹏飞有点沮丧,“看来这次在刘家沟要空手而归了。”
赵东升知道了怕是要得意了。
蒋东明在前面,夏鹏飞和颜如意在後面。
颜如意朝着一户人家院里随意瞟了一眼,赶紧喊蒋东明,“蒋老师。”
蒋东明回头,“怎麽了?”
颜如意指了指旁边的院子,“你看看墙角那个石槽。”
蒋东明顺着颜如意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了墙角的石槽。
夏鹏飞也看见了,他是农村长大的,家里一直都养猪,还以为颜如意没见过猪食槽,还对颜如意解释,“那是猪食槽,是给猪吃食用的,一般家里养猪的都有。”
颜如意,“我见过猪食槽,不过我觉得这个跟其他的猪食槽不大一样。”
何止是不一样,这是一个宋庆历年间的古董!
虽然她不知道这是做什麽用的。
蒋东明也看出来这个猪食槽的形状跟别的不一样,就对两人说,“进去看看。”
三人刚到那家院门口,就有只大黄狗从里面跑出来了,对着三人汪汪汪直叫。
夏鹏飞怕吓着颜如意,把她护到了身後,然後捡起根棍子,“去去”的赶黄狗。
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掀开门帘出来了,看见是他们三个,把大黄狗赶走了。
虽然不知道三人来她家干啥,但还是热情的把三人迎到了院子里。
三人径直去了石槽那儿。
这个猪食槽长大概60公分,宽50公分,高有30公分。
比常见的猪食槽确实要短一些,槽壁也要厚一些。
大约是常年在外面放着,风吹雨淋的,外面糊了一层泥土。
离近了看,跟常见的猪食槽确实大不一样。
妇女见三人围着个猪食槽看,主动给他们三个介绍,“我嫁过来这个猪食槽就在这儿了,喂猪有点显小,而且槽又深,猪要伸长脖子才能够着槽里的吃食,不大好用,我男人就又请人凿了一个新的,这个也没啥用,就一直扔这儿了,我嫌它占地方,昨儿个还跟我男人说,让他找几个人,帮着擡出去扔了。”
说到最後还一脸惊喜,“这不会是个古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