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文物局的侧重点都在文物的挖掘保护上,这都是烧钱项,财政上拨的那点钱根本不够用,年年都是入不敷出。
他们又不象别的单位,有增收项,单位的小金库都是满的。
虽说他们库房里堆满价值连城的宝贝,可他们局的小金库,比他们局长的脸都干净。
局长批下来的这200块钱,还不知道以後要从哪儿省出来呢。
刘局长给她画大饼,“前期资金确实是有点紧张,你克服一下,等到拍卖行正式建成就好了,杨氏集团光注资就有10万块,拍卖行大楼初步规划是6层楼,你就算一天换一间办公室,也要将近两个月才能轮换一遍。”
画大饼可以,要钱没有。
颜如意也没经验,200块钱是少,但缺口有多大,她其实不太清楚。
宋逸平给她分析,“办公场所是少不了的,文物局提供不了,只能去外面租,你们是临时用一下,算是过渡房,不需要太大,50个平方差不多就够用了,按目前的行情,沿江路那一带,50个平方的租赁费大概是一个月15块钱,算上水电费,以及其他零碎开销,一个月大概要18块钱。”
颜如意拿个小本本趴桌上算,一个月18块,刘局长批的200块钱,能坚持一年了,一年的时间,拍卖行的楼房肯定已经建起来了。
到时候他们就能搬到新办公室。
前提是不用添置桌椅板凳,不用装电话机,也没有其他花销……
但电话是必须要有的。
以前她想过给家里装部电话,还特意去邮电局打听过,了解行情。
如果是私人安装,初装费就要5000块钱,这还是附近有线路的情况,如果没有线路,初装费更贵。
如果是企业装电话,价格要便宜点,不过一个号也要2000块钱。
局长给她批的这200块钱,估计也就够买个电话机。
颜如意深深体会到什麽是捉襟见肘,她瘫在了沙发上,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宋逸平揉揉她的头,拉她起来,“去实地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开着车带她去了沿江路。
之所以把办公场所选在沿江路,是因为已经敲定,未来的拍卖行大楼就建在沿江路,地皮都已经批下来了。
沿江路不在主城区,偏东南一些,这条路上最出名的两个单位,就是一建和二建。
也就是第一劳动建筑公司和第二劳动建筑公司。
拍卖行大楼的选扯离一建要近些。
颜如意指着一建外面的几间平房问宋逸平,“这几间房子是不是也是一建的?”
宋逸平很自觉的把车子停在了路边,“下去问问。”
一建外面这排平房就在马路边,马路正对面,就是拍卖行大楼的选址。
因为还是筹建阶段,只是选好了地址,还没有动工。
颜如意一眼就相中了这几间房子,离选址近,坐在房里就能看见马路对面的施工情况。
而且200米开外就有个公交车站,出去办事,坐公交车也方便。
就是不知道赁一间要多少钱,一建给不给赊账。
如果一建愿意赊账最好,等杨氏集团这边的钱过来了,再把欠的租赁费补上。
从大门口出来一个肤色黝黑,长相粗犷的中年男人。
男人见颜如意和宋逸平一直在那几间平房前打转,颜如意还指指点点,说“这间最好,我喜欢这间。”
他走过去,上下打量了下两人,问,“请问两位有什麽事?”
宋逸平和男人握了握手,“同志,你好,我是宋逸平,这是我对象颜如意。”
男人,“你好,我叫曹胜德,一建的。”
握过手,宋逸平从口袋里拿出一盒中华烟,给中年男人让了一根。
这几年中华烟虽然不象六七十代那麽紧俏了,不过一般的人家还是买不到,就是能买到,也不舍得买。
男人眼睛一下亮了,接过烟放到鼻子跟前闻了闻,没舍得吸,夹到了耳朵後面。
颜如意,“……”
宋团长怎麽还随身带着香烟,他难道喜欢抽烟!
决定回去的时候审一审。
这会儿还是要以正事为主。
一根香烟一下拉紧了距离,曹胜德,“我看你们两个一直在这排房子跟前转悠,是想赁房子?”
颜如意就直接跟他说明了来意。
曹胜德激动得一下握住了颜如意的手,“原来你就是负责筹建拍卖行的颜如意同志,我说刚才听着这名字有点耳熟,颜同志,宋同志,不嫌弃的话,到办公室去喝杯茶吧。”
听这人的口气,应该是一建的某位领导,颜如意直觉赊欠租赁费的事有戏,就和宋逸平一起,跟着曹胜德去了他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