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意,“这种设计确实更适用,早期的墨池与池尾落差都太大了,不方便研磨,到了中晚唐才逐渐降低砚足高度。”
所以现代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特点来判断端砚的年份。
……
两个人从唐砚说到歙砚,洮砚,澄泥砚,又从古砚说到明瓷和唐瓷宋瓷……
宋逸平如听天书,见两人聊的兴起,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正好周鸿运把热好的包子拿过来了,宋逸平想让两人休息休息,就提醒老爷子,“爷爷,包子热好了。”
宋爷爷,“你别打岔。”
随手拿了个包子,一边吃一边问颜如意,“这包子里面是不是加了萝卜干,吃着香……刚才说到哪儿了,都是这小子,一打岔我都给忘了。”
“爷爷刚才说到宋瓷了。”
“对,宋瓷中我最喜欢宋青瓷,听逸平说,赵家岗的古瓷窑还是经由你才发现的,当时我就想找你聊聊天,嘿这小子还不让,说还不到时候。”
……
宋爷爷平时吃饭,都是村里一个大嫂到点了过来给他做。
宋爷爷生活很有规律,一般都是5点半吃晚饭,吃过饭在村里遛遛弯,到晚上8点钟就上床休息了。
做饭的大嫂也姓宋,宋逸平都是喊她宋大嫂。
宋大嫂平时都是4点半过来做饭,今天也按点来了。
她性子爽朗,见家里来了客人,大声问宋爷爷,“老爷子,家里来客人了啊,那今儿个咋烧饭啊?”
宋爷爷平时吃的简单,基本上都是一荤一素。
荤菜也是为了照顾周鸿运,大小夥子,一直不吃荤身体抗不住。
宋逸平常来,宋大嫂认识她,她不认识颜如意,以为是来的客人,也不知道在不在这儿吃饭,所以才问宋爷爷一声。
宋爷爷一看表,都4点半了。
他光顾着和颜如意说话,都忘了告诉周鸿运一声,叫他提前跟宋大嫂说一声,他要留准孙媳妇吃饭,叫她多准备几个菜。
没检讨自己,先骂宋逸平,“你小子,都这个点了,也不提醒我一声。”
宋逸平,“……”
骂完宋逸平,对宋大嫂说,“我光顾着说话,忘提前跟你说了,今儿个逸平对象来了,你看着多做几个菜吧。”
宋逸平对宋爷爷说,“天太晚了,我和如意还要回城里,就不在这儿吃晚饭了。”
冬天天黑的早,夜里开车确实不安全,宋爷爷只好不留宋逸平和颜如意了。
“先等等再走。”
宋爷爷说完,进卧室拿了个红包给颜如意,“早就准备好了,一直也没机会给你。”
老爷子是典型的军人作风,做事说话干脆直接,不喜欢人扭扭捏捏。
颜如意就没推让,直接把红包接过来了,“谢谢爷爷。”
宋爷爷更满意了,“天晚了,今儿个就不留你们了,什麽时候闲了,让逸平带你过来玩,逸平没空你就自己来,来的时候提前打个电话,我叫小周去接你。”
宋逸平,“知道了。”
宋爷爷,“我跟如意说呢,又没跟你说。”
颜如意忍住笑,跟宋爷爷道了别,和宋逸平一块儿走了。
颜如意上了车才觉出渴了。
她和宋爷爷几乎说了一下午,水都没顾上喝几口。
宋逸平就跟变戏法一样,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个保温杯递给颜如意,“渴了吧,喝口水。”
颜如意疑惑道,“你哪儿来的保温杯?”
宋逸,“爷爷的,我问过小周了,小周说是部队上刚发的,爷爷还没用过。”
颜如意觉得她家宋团长可真是人美心善还体贴人。
杯里的水不冷不烫,喝着刚刚好,她咕嘟嘟灌了半杯,才把盖子拧上了。
宋爷爷给她的红包,她一直在手上拿着。
刚才喝水的时候,把红包放到腿上了。
喝过水拿起红包,觉得比宋逸平爸妈给的红包还要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