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宣室殿。
灯火摇曳,将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舆图,映照得如同一张嗜血的兽口。
张骞的手指,像一枚烧红的烙铁,死死按在西域之地上。
“陛下,欲斩匈奴,必先断其臂膀。”
他的声音沉稳,带着金石之气。
“臣,愿为汉使,联合月氏、乌孙,从匈奴背后,递上这把致命的刀。”
“好!”
刘彻一拳砸在御案上,沉重的铜镇尺应声惊跳。
他死死盯着张骞,那双丹凤眼中,燃烧着被压抑了太久的火焰。
“张子文,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张骞紧锁的眉头却没有松开。
“陛下,此事若在朝堂公议,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皆是太皇太后亲信,必会从中阻挠。”
角落里,一直沉默摇着蒲扇的东方朔,忽然笑了。
那笑声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陛下,水至清则无鱼。”
刘彻的目光,如冷电般射向他。
“讲。”
“您现在,不是要与他们争论对错。”
东方朔慢悠悠地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
“而是要让他们所有人都觉得,您,已经彻底认错了。”
“太皇太后要的是顺从,朝中公卿要的是黄老无为,窦太主那些人要的是您的敬畏。”
“您要去讨好他们,要去认错,而且要认得天下皆知。”
东方朔的眼底闪过一丝狡黠的光。
“要让他们觉得,所谓的建元新政,不过是少年天子血气方刚的一时胡闹。”
“一头即将捕食的猛虎,要先让所有人,都以为它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猫。”
刘彻眼中的烈火,寸寸熄灭,最终化作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渊。
他懂了。
这不是退让。
这是,猎杀。
“东方曼倩,”刘彻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刀锋般的锐利,“你这张嘴,是朕手中,最快的一把刀。”
建元二年,三月初三,上巳节。
渭水之滨,旌旗如林,鼓乐喧天。
祭祀大典结束,刘彻换下繁复的祭服,在一众或探究,或算计,或轻慢的目光中,径直走向以上座的丞相许昌为的一众老臣。
全场所有的声音,在这一刻,尽数消失。
空气紧绷如弦。
刘彻的脸上,挂着近乎谦恭的笑容,对着满头白的许昌,深深地,长揖及地。
“丞相。”
他的声音清朗温和,却清晰地传遍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