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令!"陆一抱拳应下,"我这就从暗卫里挑个机灵的当向导。"
"至于徐晃将军,九日前就到黄县了。这事荀先生最清楚——徐将军一家还是荀先生给安置的!"
旁边荀攸闻言立即接话:"确有此事。当时主公尚未归来,我便按暗卫转达的意思,照着将领标准给他们安排了宅院。后来徐将军主动请缨进军营,我与志才商议后,先安排去了城西新兵营。"
"这些天他每日往返于家和营地,正跟着新兵操练呢。"
对徐晃、荀彧以及戏志才,我颇有好感。
此人做事踏实可靠,性格稳重内敛。
更重要的是,他知恩图报。
确实是位难得的良将。
"嗯?"
陆风闻言轻挑剑眉:"已经主动去军营熟悉军务了?正好我此刻得空,不如去新兵营看看。确实该见见了,先前疏忽了这事。"
免得让人误会自己对徐晃有所轻视。
"今后类似情况务必及时告知我。"
陆风又向荀攸、戏志才、郭嘉及陆一特别叮嘱道。
"诺!"
四人含笑应诺。
主公平易近人,善于纳谏,这点尤为可贵。
陆风当即离府策马,不多时便抵达城西新兵营。
"喝!"
"哈!!"
"刺!再刺!!"
整齐的操练声此起彼伏。
新兵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各项训练。
这批新募将士共计五万之众。
这仅是批,后续还将增募五万。
为应对时局变化,各镇诸侯皆在扩军备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相较而言,陆风的扩军计划更为审慎,完全在百姓承受范围之内。
报名应募者竟达二三十万之众。
百姓们为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参军热情高涨。
加之陆风麾下将士待遇优厚,抚恤周全,更令民众趋之若鹜。
在陆风统领的军队体系中,军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晋升渠道清晰完善。士兵退役后可以获得妥善安置,可选择加入地方守备部队或治安机构。军队与民众关系融洽,每到农忙时节,官兵们会主动参与田间劳作,替代部分军事训练。因此,辖区百姓都以参军为荣,从军报国同样能成就事业,光耀门楣。
在巡视新兵训练场时,陆风对陪同的黄叙表示赞许,轻拍其肩鼓励道:"这些年的学习很有成效,已经掌握练兵要领了。虎父无犬子,汉升将军定会为你自豪。但还需戒骄戒躁,争取青出于蓝。"负责新兵训练的黄叙在父亲黄忠指导下进步显着,武艺已达一流水平,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样表现出众的还有魏延,其成就已越历史记载。
训练场上,身材魁梧的徐晃正专注进行队列训练。自加入新兵营以来,他主动学习这套与众不同的练兵方法,深知只有完全掌握才能有效指挥部队。注意到陆风一行到来,徐晃仍全神贯注投入训练,维持着标准动作。
黄叙小声询问陆风:“要不要现在叫停训练?”
陆风摇了摇头:“不必着急,等他们完成这练再说。”说罢便领着黄叙和陆一立在原地,静静观摩了半个时辰。
训练结束后,陆风大步走向徐晃,朗声道:“久闻徐公明将军大名,今日终于得见!光看你在新兵营的表现,就知非常人可比!”
陆一立即上前引荐:“徐将军,这位正是我家主公,吴侯陆风。”
徐晃当即抱拳行礼:“末将徐晃拜见吴侯!多蒙吴侯解救我家老小脱离贼寇之手。”他郑重说道:“当日我曾立誓,若吴侯能保全我家人性命,徐晃必当效死追随。这些日子亲眼目睹吴侯治军理政,更确信您就是我要辅佐的明主!”
说罢,徐晃单膝跪地,行了大礼。
陆风连忙扶起他,拍着其肩膀笑道:“能得公明相助,我如获至宝!眼下有两个选择:一是即刻出任青龙营副将,协助即将到任的典韦统领五万大军;二是留在新兵营与黄叙共同操练新军,待半年后由你出任玄武营主将,黄叙为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