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不是没人看,也是有人看的,只是受众不同。
那些不怎么正儿八经的人,就喜欢看小报,看那些八卦新闻。
机关干部喜欢看大报,因为大报上才有他们需要的信息。
当然,小报的影响力虽然没有大报大,也不是没有的。
奈客和阿弟大思在小报上宣传他们捐款的事情,还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关注。
“大家快来看啊,奈客和阿弟大思也捐款了。”
“捐多少?”
“都是三万。”
“切,才三万啊,就是他们两家加起来,都比不上人家玲珑运动,要我说啊,还是我们华夏自己的企业有良心。”
“就是,奈客和阿弟大思是看到玲珑捐了,自己要是不捐的话,会被老百姓骂,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捐款。”
“外国人跟咱们华夏人永远不是一条心,我看以后我们以后还是买华夏自己的品牌,支持国货。”
“我同意,这些外国品牌太小家子气了,以后不买了。”
奈客和阿弟大思的捐款不仅没有得到赞赏,反而被一阵奚落。
这就是现实。
第一个做好事的人,总会得到人们的各种赞誉,后边的,只会认为是东施效颦。
除非你做的好事惊天动地,比如捐款,玲珑运动捐了十万,你们起码捐二十万,风头才能压住玲珑运动。
外国人不懂华夏人的情感,尤其是在大灾大难当前的凝聚力,他们永远无法理解。
……
严谨和楚玲珑一路向北。
很快就到了东北。
当然,离大火发生地,还有半天的路程。
“玲珑,今天晚上我们就能到,到了以后,估计就没时间休息了,得立即给大家发送物资,你趁着现在有时间,赶紧休息休息吧。”
楚玲珑却道:“怎么离目的地越近,我心里反而越紧张呢。”
“我也有一样。”
严谨问坐在副驾驶上的李建业,“小李,等到了之后,发物资的时候,你把照相机对准楚总,不用拍我,多拍拍楚总,明白吗?”
“是,严厂长。”
“我们这些物资都是以玲珑运动的名义捐赠的,你们俩,无论跟谁聊天的时候,都只能说玲珑运动,不能提中源厂的名字。”
“是。”
严谨为了帮玲珑运动打响名头,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自己觉得很亏欠楚玲珑。
自从去了一趟欧罗巴,签了几个赞助合同外,严谨基本就没怎么过问玲珑运动的事情,全权交给楚玲珑。
自己则是为了火炬科技公司,为了中源文化影视公司来回奔波。
当然,中源饮料厂和食品厂,他也没有去。
这两家企业已经完全成熟,自己根本不需要操多少心。
玲珑运动成立时间虽然也不算太晚,可1986年世界杯后,新的营销手段自己一直没跟楚玲珑交流过,全靠楚玲珑自己。
虽然这对严谨来说,反而轻松了不少,却也把压力都给了楚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