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清晨的青云有机蔬菜基地,薄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连片的温室大棚,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基地负责人老张不到七点就带着两名工人钻进大棚,手里拿着手电筒,仔细查看刚移栽的番茄苗长势。幼苗的叶片在晨光中微微舒展,部分幼苗的顶部已冒出嫩黄色的新绿,老张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根部周围的土壤,观察根系状态:“根系已经开始扎土了,说明缓苗情况不错,接下来一周要重点做好保湿和温度管控,这直接关系到幼苗的成活率。”
工人王婶提着装满温水的洒水壶,小心翼翼地在幼苗根部浇水,动作轻柔得像呵护婴儿:“这移栽后的头几天最关键,浇多了怕烂根,浇少了又怕干死,真是得一分一秒盯着。”老张笑着回应:“你经验足,这点小事难不倒你。现在每天早上浇一次水,每次把根部土壤浇透就行,不用浇太多;等再过几天,幼苗长出新叶,适应了新环境,再减少浇水频率,改成两天一次。”他从口袋里掏出温度计,分别在大棚的入口、中间、角落三个位置测量温度,记录下“c”的数值:“棚内温度要稳定在-c之间,要是早上温度低于c,就赶紧打开电加热设备,千万别让幼苗受冻,不然影响后续生长。”
上午九点,林静云驱车来到基地,径直走进移栽番茄苗的大棚。看到幼苗叶片翠绿、长势整齐,没有出现萎蔫或黄的情况,她满意地点头:“管护工作做得很到位,照这个势头,幼苗成活率肯定能过。”她蹲下身,查看棚内铺设的滴灌带:“后续可以尝试用滴灌浇水,既能精准控制水量,又能减少人工成本。另外,要定期巡查病虫害情况,咱们的蔬菜是有机种植,绝对不能用化学农药,优先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或者用生物农药防治,保证蔬菜的有机品质。”老张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打印好的管护计划,递到林静云手中:“您放心,我们早就制定好了详细的巡查表,每天记录大棚温度、湿度和幼苗长势,还准备了oo张黄板,昨天已经在每个大棚里挂好了,确保蔬菜无农残,符合有机标准。”
与此同时,山东临沂桃树园里,光伏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张老板站在果园的田埂上,掏出手机打开光伏管理app,指尖轻轻一点“启动灌溉”按钮,远处的灌溉喷头立即缓缓转动,细密的水流均匀喷洒在桃树根部。他看着眼前的场景,兴奋地拨通了林静云的电话:“林书记,这设备太好用了!刚才我试着浇了东区的o亩桃树,全程只用在手机上操作,比以前人工拉水管浇水省了一半时间,还不用一直盯着,太方便了!”林静云在电话那头笑着回应:“好用就好,这就是绿色技术的优势。记得每周安排人清理一次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和落叶,每月检查一次支架螺栓是否松动,尤其是遇到大风大雨天气后,一定要仔细排查,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们的技术团队。”张老板连声应下,说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设备维护,保证不会出问题。
中午十二点,陈晓雨在市政府的小型会议室里,召集名研学导师召开明年春季研学活动筹备会。会议桌上摊开着详细的活动方案,大家围绕“生态体验·绿色同行”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陈晓雨拿起方案,向大家介绍初步流程:“研学团上午九点抵达青云,先去茶园参观冬管情况,让学生体验采茶、制茶的简单流程;然后去有机蔬菜基地,参与除草、浇水等农事活动,了解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下午两点前往新能源产业园,参观光伏设备展示区,听技术员讲解绿色能源知识,最后开展生态知识问答比赛,这样的安排既充实又能让学生学到东西。”
导师小李举手言,提出建议:“我觉得可以在下午增加一个‘生态厨房’环节,让学生用刚从蔬菜基地采摘的新鲜蔬菜,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沙拉或蔬菜汤,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动手的乐趣,又能加深对有机食品的认识,比单纯听讲更有意义。”小李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导师的一致赞同,陈晓雨立即拿起笔,在方案上修改补充,将“生态厨房”纳入下午的流程,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负责人、时间节点和所需物资,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不出纰漏。
下午两点,林静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后,也来到研学筹备会现场,仔细查看活动方案。“整体流程安排得很合理,内容也很丰富,但有几个安全细节要注意。”她指着方案中的“采茶体验”环节说,“茶园里的树枝比较尖,要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副手套,避免采摘时被划伤;‘生态厨房’环节涉及刀具和厨具,一定要安排两名专人指导,全程盯着,防止学生被烫伤或割伤。”她还建议:“可以准备一些生态主题的小礼品,比如印有‘保护生态环境’标语的笔记本、书签,或者用有机蔬菜种子制作的小礼盒,在知识问答比赛结束后给获奖学生,既能激励他们参与活动,又能传播生态理念。”陈晓雨认真记录下林静云的建议,说会在三天内完善安全预案和礼品采购清单,确保研学活动安全又有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午四点,林静云的手机突然响起,是有机蔬菜基地的老张打来的,语气里满是兴奋:“林书记,市区市的李经理今天再次来基地考察了,专门查看番茄苗的长势,他对幼苗的状态特别满意,还说等明年四月份批蔬菜上市后,会在市的生鲜区设立‘青云有机蔬菜’专柜,安排专人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老张顿了顿,又补充道:“李经理还跟我约定,下个月中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证未来一年的采购量不低于ooo公斤,这样咱们的蔬菜就有稳定的销路了,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林静云在电话里回应:“这真是个好消息!你们一定要继续做好幼苗管护工作,保证蔬菜的品质和口感,不能辜负市和消费者的信任。另外,把有机认证证书、每批次蔬菜的检测报告都整理好,随时准备提供给市,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老张连声应下,说已经将相关资料整理成档案,存放在基地的办公室里,随时可以查阅。
傍晚六点,林静云回到市政府办公室,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她打开电脑,将有机蔬菜基地的幼苗管护计划、研学活动的修改方案、与市的合作进展一一录入工作台账,并在台账上标注“月日前完成研学活动安全预案审核”“月日前跟进与市的长期合作协议签订”等关键任务,明确后续工作重点。正整理间,高瀚来微信消息,附带一张与山东农场主的聊天截图:“林书记,山东又有家农场的老板看到临沂桃树园和张老板农场的光伏设备效果后,表达了合作意向,想下周来青云考察光伏设备和有机肥厂,我已经初步跟他们约定了考察时间,下周三上午到。”
林静云回复“收到”,心里满是踏实。离开办公室时,青云市的街道上已亮起暖黄色的路灯,远处有机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透出微弱的灯光,新能源产业园的研中心仍亮着灯,临沂桃树园的光伏设备在夜色中安静运行。她拿出手机,给周烈了条消息,附上阵光设备运行、番茄苗管护和研学筹备会的照片,简单分享了当天的好消息。
周烈的回复很快传来:“幼苗管护扎实稳住产业根基,研学筹备丰富生态体验,市合作拓宽市场渠道,青云的生态产业真是多点开花!周末咱们一起去光伏产业园看看新的设备展示区,再跟技术团队聊聊明年的技术推广计划,争取让更多地区的农场用上咱们的绿色技术。”林静云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上扬,回复道:“好啊,到时候咱们还能去茶园看看冬管的收尾情况,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为明年的茶叶丰收打好基础。”
她知道,幼苗管护是生态产业的根基,研学筹备是生态理念的传播途径,市合作是生态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每一步扎实的行动,都在为青云的绿色未来添砖加瓦。只要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百姓增收”的初心,持续努力,定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生态展的红利,让青云的绿色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耀眼光芒。
本章完。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dududu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