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茶韵人生是什么意思 > 第24章 茶香里的暗涌(第1页)

第24章 茶香里的暗涌(第1页)

晨光初现,青云市委大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林静云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捧着那本王老伯赠送的种茶笔记。笔记的纸页已经泛黄,但墨迹依然清晰,记录着溪云谷云雾茶百年来的种植秘方。周烈的加密简报显示,李国华正在暗中推动书画院申报传统茶文化保护项目,试图抢占非遗申报的先机。

通知文化局,林静云按下内线电话,一小时后召开非遗保护专题会议。另外,请农业局把近五年茶叶种植的数据资料一并带来。

会议室里,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人。文化局长正在汇报非遗申报的准备工作时,李国华不请自来。听说林书记在抓茶文化申报?他笑着在空位上坐下,正好书画院也在准备相关材料,可以资源整合。

林静云不动声色地将种茶笔记推到会议桌中央:巧了,我正好收到溪云谷村民提供的珍贵资料。这本笔记记载了云雾茶的独特制作工艺,不如请专家先鉴定一下价值?

这份百年种茶笔记的出现,显然打乱了李国华的计划。他勉强笑道:民间资料确实珍贵,但申报非遗需要专业论证和系统整理。

那就更好了。林静云顺势接话,我建议成立联合工作组,请文化局牵头,书画院配合,共同准备申报材料。毕竟她刻意停顿,环视在场众人,群众提供的原始资料最接地气,也最能体现地方特色。

会议最终决定由文化局副局长主抓,书画院派专家协助。这个安排看似平衡,实则将主导权牢牢握在林静云手中。散会后,她特意留下文化局长:申报材料要突出溪云谷特色,特别是要收录村民的口述历史。另外,安排专人对这些口述资料进行音像记录。

当晚,周烈汇报新现:书画院申报的茶文化项目预算中,有一笔o万元的专家咨询费,收款方是某高校教授,而该教授与李国华是校友关系。林静云沉吟片刻:让审计局以例行检查名义,审核书画院近三年所有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草惊蛇。

第二天,溪云谷突然热闹起来。文化局工作组驻村收集资料,书画院专家也如期而至。王老伯被请到村委会会议室,对着录音设备讲述祖辈种茶的故事。我太爷爷那会儿老人激动得声音颤,这茶可是要进贡的旁边书画院的年轻专家却不停看表,显得心不在焉。

林静云悄悄来到村文化站,只见工作组成员正认真记录老茶农的讲述,而书画院的专家在角落里刷:觉得这些口述资料有价值吗?

年轻专家慌忙起身:很有价值!就是有点琐碎。

非遗的精髓就在这些细节里。林静云拿起记录本,比如炒茶时为什么要用桃木铲,萎凋时间为什么要看天气,这里面都有世代相传的智慧。

这时王老伯颤巍巍捧来一个陶罐:林书记,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茶种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赶紧拍照记录,而书画院专家也终于收起手机,认真打量起这个看似普通的陶罐。

与此同时,审计局对书画院的财务检查悄然展开。三天后,初步报告显示该院多个项目存在咨询费过高、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林静云在报告上批示:请按规定处理,同时注意保护专家学者工作积极性。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但要给出改进空间。

这份批示看似温和,实则敲山震虎。李国华很快调整策略,在下次会议上主动提出:非遗申报要脚踏实地,我建议重点挖掘溪云谷的特色,把工作做实做细。

林静云顺势而为:那就请书画院的专家驻村一周,深度体验茶文化。只有真正了解茶农的生活,才能做出有温度的研究。这个建议让李国华骑虎难下,只得同意。

真正的转机生在周末。细雨蒙蒙中,林静云再次来到溪云谷。她没惊动当地干部,直接走进王老伯家的小院。老人正在炒茶,茶香弥漫整个屋子。

火候差一点。林静云突然说。王老伯惊讶地抬头,只见市长挽起袖子:我外婆家也种茶,小时候常帮她炒茶。这锅温度高了,茶叶容易焦。

这一幕被偶然来访的书画院专家拍到。照片上,林静云专注炒茶的身影与村民和谐自然。这张照片不经意间在市委大院流传开来,引起不小震动。

李国华看到照片时,正在与书画院副院长品茶。他放下茶杯轻叹:这步棋走得妙啊。

副院长不解:不就是摆拍吗?

李国华摇头,这是告诉我们,她不仅懂茶,更懂人心。这比任何政策宣讲都有说服力。

一周后,非遗申报材料顺利提交。文化局提交的版本厚实详尽,突出村民口述历史;书画院的版本专业规范,强调学术价值。在评审会上,林静云出人意料地建议将两个版本合并:民间智慧和学术研究结合,才是完整的茶文化。我们要让溪云谷的茶香飘得更远,就需要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提议赢得满堂彩。最终方案采纳了溪云谷的原始资料,也保留了书画院的专业分析。更妙的是,审计局对书画院的财务检查也适时结束,给出规范管理建议,既达到警示效果,又未扩大矛盾。

夜深人静,林静云在办公室复盘这场较量。周烈来消息:李国华近期异常安静,书画院副院长申请了年假。但与此同时,现李国华的秘书最近频繁接触省文化厅的人。她回复:继续观察,暂不行动。注意省里的动态。

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她想起王老伯炒茶时说的:好茶要经过揉捻,才能出香味。这场茶香里的暗涌,让她更深刻地理解到,真正的较量不在于一时胜负,而在于谁能更贴近这片土地的温度。

第二天清晨,她让秘书给溪云谷送去一批改良的炒茶工具,并附上一封信:告诉老乡们,市委市政府会一直支持他们传承茶文化。这些新工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但核心工艺还是要靠老师傅的手艺。这份礼物简单却意味深长,正如茶香,清淡却持久。

就在她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周烈突然来电:李国华今天一早去了省城,说是参加文化工作会议,但我们查到他还约见了省委宣传部的一位处长。林静云握紧电话,知道这场围绕茶文化的较量,正在向更广阔的舞台延伸。

她走到窗前,望着远方云雾缭绕的溪云谷方向,轻声自语:既然要下这盘棋,那我们就好好下一盘。茶香依旧,但暗涌已开始向明处流动。

本章完。

喜欢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请大家收藏:dududu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