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要来了。
消息传来,整个实验室都又瞬间忙碌了起来。
活在报纸头版和内部文件里的名字!
周正当晚就召集了所有人,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从现在起,到陈老来之前,我们只干一件事。”
他指着那套还在稳定运行的小型反应装置。
“复现!验证!把每一份数据,每一个流程,都给我做到无可挑剔!”
“我们要交上去的,不是一份理论报告,而是一套可以直接指导全国化肥厂升级换代的、成熟的、绝对可靠的工业标准!”
没人需要动员。
接下来一周,实验室成了战场。
京市来的老专家们脱掉了体面的中山装,换上跟学生们一样的蓝色工作服,头油得能炒菜,眼睛里全是红血丝。
他们和高一三班的学生们混编成好几个攻关小组。
“不对!催化剂活性衰减曲线有异常波动!”王院士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个微小拐点,“吕为民!把前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所有环境参数调出来!我要看温度和压力的瞬时变化!”
吕为民二话不说,在记录本上迅的记录下这些数据然后翻出之前的数据。
“杨老师!b组的煤粉颗粒度检测报告呢?为什么比a组慢了半小时!”
“李向阳!去后勤催!王院士的降压药该吃了!”
张勤成了这部精密机器的总调度。
她几乎不睡觉,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
“这个阀门的设计有问题。”她指着一张复杂的工程图纸,“高压下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换成内螺纹整体锻造结构,寿命能延长三年。”
旁边一位化工部的工程师愣住了。
他熬了三个通宵才画出来的图,被一个十二岁的丫头一眼看出了致命缺陷。
“还有废水处理。”张勤又走到另一组,“二级吸收塔的填料可以优化,用波纹规整填料替换散堆填料,传质效率能再提百分之五,能耗降低百分之八。”
整个实验室的人都麻木了。
他们已经不再去思考张勤的知识到底从何而来。
在这个被绝对实力统治的世界里,她就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权威。
一周后。
当最后一份整合报告打印出来时,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紧紧盯着这份报告。
周正颤抖着手,拿起那份凝聚了所有人血汗的报告。
封面上,是几个让他心脏狂跳的结论。
“最终验证:‘煤粉浆化纯氧气化’新工艺,综合成本较现有工艺降低百分之四十二。”
“能耗降低百分之三十三。”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三废处理后,废水d(化学需氧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废气中硫、氮氧化物可回收利用,固体废渣可作为建材原料。基本实现零污染。”
“成了……”
王院士看着那行“零污染”的字,浑浊的老眼里,泪水再也忍不住,滚滚而下。
成了!
他们不仅找到了让四亿农民吃饱饭的金钥匙!
他们还找到了一条能让华夏的天更蓝、水更清的路!
“呜——”
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
压抑了整整一周的极限压力,在这一刻彻底引爆。
学生们抱着自己的老师,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