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料峭春风卷着枯叶。
省一中高一三班,期末逆袭的余威还在酵。
下午第二节化学课。
王老师五十多岁,最爱抓走神学生开刀。他在黑板上写下硕大标题——合成氨。
“氮气加氢气,高温高压催化剂,生成氨气。”王老师推了推老花镜,“这个反应改变了世界。既是炸药基础,也是…”
他停顿,扫视全班。
“农业命脉。”
农业!
张勤立马坐直身体,脑海瞬间翻涌起两世记忆!
张家庄那片贫瘠黄土,村民们黝黑干裂的脸庞,还有她刚进城时手里攥着的花花绿绿粮票、布票、油票…
等等!
她突然想起一个震撼数据:前世外婆家旁边的那个现代化化肥厂,年产能oo万吨!而现在整个华夏的化肥产量,连这个零头都不到!
一个厂顶一个国家!
张勤眼前浮现另一幅画面:几十米高的银白色合成塔直插云霄,密密麻麻的管道如钢铁丛林,仪表盘上闪烁着精确到小数点的参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氨味,但那是希望的味道!
工厂总工程师激动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新工艺能耗降低o,转化率提升!一吨化肥能增产吨粮食!”
还有学校组织参观的那个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巨大筒仓储存着玉米大豆,全自动生产线精确配比、粉碎、混合。墙上红色横幅格外醒目:“科学配比,精准营养,生猪六个月出栏!”
六个月!现在农村养猪要一年半!
化肥!饲料!解决温饱的两把金钥匙!
这些领先三十年的技术,不该只躺在她脑子里!应该变成真正的工厂,变成一袋袋化肥,一车车饲料,送到亿万农民手中!
“张勤!”
王老师严厉的声音响起。全班目光刷地集中过来。
“你来回答,为什么合成氨实际生产压强比理论最优压强要高?”
这是偏门知识点,涉及设备成本和生产效率权衡。王老师看她走神,想杀鸡儆猴。
张勤站起,眼中闪烁着光芒:
“动力学角度看,增加压强能极大提高反应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虽然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过高压强对转化率提升的边际效益递减,且对设备要求极高,成本暴增。但综合时间成本和生产效率,在设备承受范围内选择比理论最优值更高的压强,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她停顿一秒,“简单说,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
全班愣住了。
王老师尴尬地挥手:“坐…坐下吧。”
张勤坐下,但心已完全飞出教室。她看着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看着周围年轻懵懂的面孔,忽然意识到一个致命问题。
这事,她一个人绝对搞不定!
造化肥厂,建饲料基地,这不是卖几幅刺绣那么简单,这是需要化学、物理、机械、自动化、生物学等无数领域知识的级工程!需要反复实验,海量数据计算,无数次失败重来。
她就算有三十年领先记忆,也不可能一个人搞定所有专业。会被累死的!
重生以来,她像只刺猬,竖起满身尖刺独自战斗。赢了赵砚川,赢了“上帝之手”,赢了钱卫国。但那些胜利,都只属于她一个人。
她把自己活成了孤岛。
不能再这样了!她需要团队!能绝对信任、能并肩作战的铁杆团队!
目光缓缓扫过全班同学。
班长李向阳,正直有担当,组织能力一流。学习委员赵亚男,细心严谨,笔记做得比教科书还详细。物理课代表吕为民脑子一根筋,但对数字极其敏感,是天生的数据分析师…
这些少年少女或许稚嫩,但聪明热血,可塑性极强!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高一三班的战友!跟着她从烂泥差班逆袭成年级第一的兄弟姐妹!他们之间有种叫“信任”和“荣誉感”的东西。
这就是她最好的班底!
下课铃响起。
王老师宣布下课,同学们如蒙大赦,教室瞬间喧闹起来。
“张勤,走啊,小卖部新到橘子汽水!”
“学神,刚才那道题再讲讲…”
看所有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她走上讲台,双手重重拍在讲桌上。
“同学们!请等一下!”
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所有人好奇地看着她。
这位传奇学神,平时除了答题讲题,很少公开言。今天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