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觉得事情应该结束了,但陈云生还是坚持让张雷接送,那几个保镖也仍然保留,有时候他还会自己开车接送她。
然而陈云生依旧很忙,但无论姜楠多晚回来,她都能看见客厅那盏留给她的灯。有时候她加班晚归,还会惊讶地发现餐桌上放着一份温热的夜宵,又有时候她会看见冰箱上贴着一张简单便利贴,写着牛奶日期之类的提醒。
没有落款,但她知道是谁。
这种沉默的关照,像春天的雨一样填满了生活里的每一个缝隙,也让她觉得她透过他,看见了前段时间的自己。有点张牙舞爪,又有点小小的试探。而姜楠对此感到欢愉和快乐,她觉得事情正在往好的一面,马不停蹄地奔跑着。
这天是星期三,姜楠终于能准点下班。
她原本以为这次她肯定比陈云生早回家,但回到公寓,她才发现陈云生竟然已经回来了,还悠哉游哉地站在中岛台后煮咖啡。
“今天这么早?”姜楠有些意外,放下包就走了过去。
“嗯,事情处理得比较顺利。”他递给她一杯刚煮好的咖啡,奶和糖已经按她习惯的比例加好了。
姜楠接过,朝着他笑了一下:“谢谢。”
“不客气。”
然后姜楠就捧着温热的咖啡杯,靠在岛台边,小口喝着。
“旗袍那边来了电话。下周三可以第一次试样。”陈云生手里擦拭着咖啡机的蒸汽棒,状若随意地提起。
“这么快?”姜楠算了下日子,才过去不到一周。
“老师傅赶了工。”他语调平淡地回答道。
她嗯了一声,没再多问,心里却有点莫名的期待和紧张。
两个人一时无话,各自喝着咖啡,直到夕阳渐渐沉入高楼之后,客厅里的光线变得柔和朦胧。
“晚上想出去吃吗?”陈云生忽然问。
姜楠愣了一下,扭头看向他,表情里带着一点惊讶。但他看起来平静如常,就好像刚才说的话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建议。
“或者,叫外卖也行。”他补充道,给她留了选择的余地。
“出去吃吧。”姜楠几乎没怎么犹豫。她有点享受这种和他像普通人一
样在外用餐的感觉,哪怕只是短暂的错觉,她也想再试试。
“好,”陈云生放下咖啡杯,“那我去换件衣服。”
说完,他就转身走向了卧室。
姜楠看着他的背影,心跳有点快。然后她也赶紧回自己的房间,快速换了身稍微休闲点的衣服,出门前又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
而她再出来时,陈云生已经等在客厅。他换了身浅灰色的休闲针织衫和长裤,少了些平时的冷峻,多了几分温和。他眨了眨眼睛,用一种比平时更温和的口吻说:“这次的餐厅还是我定。”
是陈述句。
姜楠嗯了声,笑着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
陈云生被她的笑感染,渐渐放松下来。
随后,两个人并肩出门。电梯下行时,谁也没说话,但他们都能感觉到在沉静之下是一种含着期待的默然。
似乎是约会
餐厅是陈云生选的一家需要预定的私房菜,环境清幽,菜品精致,距离公寓也不远,所以两个人是步行前往。
吃饭的时候,他的话依然不多,但偶尔会问起她工作上的进展,言辞间褪去了审视的意味,多了一点朋友间闲聊的轻松。
“推广方案定稿了?”他问。
“嗯,下周内部过会,没问题的话就提交给宋总那边最终确认,”姜楠切着盘子里的牛排,“希望别再出什么岔子。”
“方案本身没问题,就不会有大问题。”
姜楠点点头,心里安定了不少。
然后两个人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而话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飘向了小说——姜楠依稀记得似乎是谁路过的时候在聊阿加莎,然后她和陈云生就慢慢聊起了这位推理大师。
姜楠原本以为他对推理小说这样带有娱乐性质的作品不敢兴趣,却没有料到他不仅阅读了阿加莎的作品,而且还对波罗和马普尔小姐还产生了一点神往。
于是在接下来的用餐时间,姜楠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他坐在老宅那个属于他的院子里,专注而安静的阅读模样。这份想象和眼前的男人渐渐重叠,褪去了冷硬,增添了温润的柔和。
她忽然觉得他就像一轮月亮。清冷、遥远,带着一种难以接近的孤高感,却会在某些时刻,流露出意想不到的、细致的温柔,如同皎洁的月光般,会无声地照亮某一个漆黑而寂静的角落。
“你好像很喜欢看书?”她鬼使神差地开口,但话一说完她就后悔了。
这问题太蠢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简直是显而易见——无论是老宅,还是公寓,他书房里的书架都塞得满满的。
陈云生微微抬头看向她,并不觉得这个问题突兀:“算喜欢吧。看书能让人静下来。”
“哦,”姜楠努力接话,“我也算喜欢吧,不过我看的都是些杂书,小说什么的,跟你看的类别应该不一样。”
虽然陈云生表现出了对推理小说的喜爱,但她莫名地觉得他钟爱的应该都是些厚厚的、充满晦涩术语的大部头。
“小说也很好,”陈云生和颜悦色地说,“故事是理解世界和人性的一种方式。”
他的评价让姜楠有些意外:“你不觉得看小说不务正业?”
“当然不觉得,”陈云生微微挑眉,“商业决策很多时候也需要对人性的洞察。而好的小说家都是洞察人心的高手,阿加莎就是其中翘楚。比起一些玄之又玄的杀人理由,她笔下凶手们的杀人理由反而朴素真实,作案手法也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