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二娘做事儿风风火火,闺女也是个急性子,只一刻钟便把在地里锄草的马广忠叫了来。
“听巧娘说竹哥儿要定做陶罐?”马广忠搓着手,黝黑的面孔上尽是激动,“我都这些年没动过手,手艺怕是早生疏了,窑厂也荒废了十来年,修缮起来且等一阵哩。”
宋听竹道:“不急,来年开春交货便成。”
马广忠憨笑:“那行,时间绰绰有馀哩。竹哥儿你有啥要求不?”
“虽说是陶罐但成色不能太次,大小不超过六寸,要小巧精致些。”
“没问题,百十来个不出五日便能烧制好,我这许久没上手,一个陶罐便给你算作两文半文,等窑厂修建好,先出上一小批试试货。”
宋听竹点头,马叔要价两文半,比在孙师傅那定做足足便宜了一半呢。
他心里高兴,又问:“马叔可会刻字?”
“这我可不成。”
“看来还得到别处寻个会刻字的师傅。”
“不用寻,家里便有现成的。”花巧娘擡手拔下发间木簪,拿给宋听竹瞧,“这是我夫君闲来无事雕的,竹哥儿瞧着手艺可行?”
宋听竹瞧过後,点头道:“想不到姐夫还有这等手艺在。”
花巧娘笑着说:“他自小便爱琢磨这些,不过也只是当个闲暇时的爱好罢了,手艺同镇子上雕刻师傅自是没法子比的。竹哥儿你若是觉得尚可,那等夫君回来我便跟他说一声,爹制陶罐时,便让他顺手把字儿刻上。”
宋听竹没拒绝,“那便麻烦姐夫了。”
商定好验货时间,交了二成定金,夫夫二人便起身告辞回了云溪村。
路上宋听竹与夫君说起买粮一事。
“秋收刚过大夥家里馀粮尚足,趁着年节前粮价没涨囤下一批,我不晓得村里谁家粮食多,买粮一事还需得娘跟大嫂帮忙才是。”
刘虎提醒道:“媳妇儿忘了,还有秋税呢。”
宋听竹眉心微皱。
他确实忘记了,今年劳役没出什麽大岔子,只邻村几个汉子砸伤了脚背,大夥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被上调的秋税砸了个头晕眼花。
刘虎瞧见,宽慰道:“明儿我到相邻几个村子问问,大河村富饶,有馀粮的人家不会少。”
宋听竹点头,暗自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周密,若是换作外公定不会让此事发生。
这般想着,垂在身侧的右手便被汉子捉去轻轻捏了捏。
虽一句话没说,却让他莫名感到安心。
晚间饭桌上,阮秀莲与唐春杏听说要买粮,第二日一大早便到相熟的人家去问。
两日过去,大夥瞧着刘家又是买缸丶又是囤粮,还整日大门紧闭,神神秘秘不知在做啥,都传刘家在後山挖到了宝贝。
一时之间村里百姓扛着锄头,跑去後山寻宝,只半日功夫,山脚下那片荒山便被开垦了出来。
宝贝自是没挖到,不过勤快些的白得一亩荒田,也算是一份宝了。
-----------------------
作者有话说:怎麽写都不满意,四千稿子删减到两千,人都麻了[爆哭][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