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大嫂有孕来年咱们也要个孩子吧。……
这波西域游商的货确实是好货,错就错在在来错了地方,宋听竹帮他们指了条路,让他们拉着货去宁安府,那里富商贵胄多,货品定能轻易脱销。
作为回报,金发碧眼的西域游商将酿造葡萄酒的法子告知给了宋听竹。
“我一直以为是酒曲比例不多,却不想酿造葡萄酒本不需要酒曲,全靠自然发酵。”回村路上,他一脸喜悦地同夫君说着。
刘虎也高兴,自家夫郎面上总算有了笑容。
宋听竹继续说着自己的打算,“家里那些葡萄怕是不够用,回去得跟大夥收些来,那游商说葡萄酒最少也要窖藏个一年半载,口感才甘醇,眼下葡萄酒虽是稀缺物,可一年後行情如何谁也说不准,咱们得早做准备才是。”
刘虎点头,“蔡婶子今年种了不少葡萄,还有刘婶子丶郑大娘家,今儿先把自村的葡萄收了,明儿我跟大哥再去邻村瞧瞧。”
“好。”
一路兴高采烈回了村,待用过晌午饭,刘家弟兄俩便赶着牛车,挨家挨户收葡萄去了。
宋听竹则领着青禾红梅跟小妹,重新酿起葡萄酒。
花了一下午时间,终于把两大盆葡萄处理完毕,又领着三人将捣碎的葡萄与种子分离,三盆葡萄还馀了一盆没有分离,直接装入坛中封坛发酵。
刘小妹擦着汗水,内心忐忑:“嫂夫郎,这样真能成?”
酒粮就算了,酒曲都没放,当真能发酵成功?
青禾跟红梅心里也没底,三人纷纷看向宋听竹。
忙活一下午累得紧,宋听竹靠坐在躺椅上,一派悠然自得,见三人看向自己,勾唇说道:“成与不成,三日後自会见分晓。”
这三日青禾三人时不时便会到酒窖里查看情况,宋听竹只偶尔才会进去瞧上一瞧,更是时候是在凉棚下看书练字。
这日阴雨天,酒坊停工一日,大夥忙里偷闲,三三两两围坐在院前,闲聊之间不知谁先提到刘家,说起宋听竹酿造葡萄酒一事。
“这都过去月馀了,不知竹哥儿那葡萄酒酿成没。”
“八成是不行,外来的酒水岂是那麽好酿造的,就算是能成十里八乡也没几户种葡萄树的,酿酒的原料只怕是都凑不齐。”
“那你们消息可就不灵通了,昨儿我听田家的说,刘家跟村长那买了六亩地,打算秋里栽种葡萄树哩。”
“六亩地?你别是听岔了,这要都栽种葡萄,上哪儿寻摸那麽些树苗去。”
“可不是,近两年百姓日子虽是好过了些,可也没哪家敢一口气培育那老些树苗的,这竹哥儿想一出是一出,到时买不着树苗,又过了栽种庄稼的日子,来年不定得损失多少银钱呢。”
大夥都对这做法不看好,殊不知宋听竹早有打算。
今年栽种葡萄定然是来不及的,且盛国葡萄与西域葡萄品种大不相同,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口感上也有很大差异,故此他特意同那行游商说定,来年运送一批当地抗寒的葡萄苗到莲溪镇,只要存活率有保证,银子不是问题。
而这六亩地都是沙壤地,土质疏松,不适合种植粮食,只适合栽种些耐旱的瓜果,宋听竹便盘算着先种一年野葡萄,待来年七八月成熟,届时新的一批葡萄苗也被送了来。
至于树苗来处,这时节正是葡萄丰收之际,後山定能寻到不少野葡萄,只需花费些工夫移植到田里罢了。
野葡萄口感酸涩,用来酿酒还需额外加入蜂蜜提高甜度,为此宋听竹在邻村养蜂人那,定下不少蜂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到了葡萄酒发酵的第四日,刘家人脸上个个都带着紧张,宋听竹被这气氛感染,也跟着悬起一颗心,直到酒坛啓封带着香甜气息的葡萄酒飘满小院,方才弯起嘴角露出笑意。
“竹哥儿,咋样,可是成了?”阮秀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