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晋江 > 第52章 第 52 章 张苍晋升之路(第3页)

第52章 第 52 章 张苍晋升之路(第3页)

-

不知情的张先生被拉到治粟内史的官署时内心十分崩溃。

治粟内史握着张苍的手,诚挚说道:“丞相钦点你来助我,实乃雪中送炭。听李相所言你精于律历丶算数,天下皆知。现今冬麦收割在即,千头万绪,有一要害之事,非你这等大才不能胜任。

“请你总掌‘宿麦收割丶入仓丶考课之数据核验与律令稽核’一应事宜。”

张苍稀里糊涂被甩了一堆漂亮的恭维话。

然後,就在治粟内史的官署拥有了一个专属工位。

小吏搬来一堆竹简,是往年各县征发徭役的数目,还没来得及誊在纸张上面。小吏来回倒腾了好几趟,气喘吁吁道:“张御史,您明律法,请您核算,若此次依律征发徭役,会致使多少亩麦田荒废。据此算出一个确切之数。有此为凭,向陛下奏请暂缓徭役时,便不是空口无凭,而是有您精算之数据支撑,圣上据此方可做出精准决断。”

张苍看着半人高的竹简为之默然。

小吏殷勤地为他铺好纸张,研好磨,将毛笔递到他手中。

张苍闭了闭眼,这还有什麽好说的?

当夜,张苍脚步虚浮地回了自己的宅邸。

管家开门迎接他时,脸上带着喜色:“您终于回来了,今日李相丶治粟内史都派人送了好些礼来,您快去看看。”

张苍顿了顿,慢慢朝厅堂之内看过去,只见厅堂之内密密匝匝摆放着一石石的粟米,近前还有金银匣子。

张苍倒吸了一口凉气,问道:“这是多少粟米?”

管家喜气洋洋:“小人数过了,李相遣人送了一千石,治粟内史一千石,总共是是两千旦粟米,是您一年的俸禄。另外的金银匣子是李相送的,小人没打开,您且看看?”

张苍打开一看,金银夺目的色彩眩目,他飞快地将其合上,喃喃自语:“这是要我干多少活?”

张苍又看了看厅堂内的粟米和金银,纵然他不甚缺钱,心中也不免泛起一股喜悦。

他好像也不是不能干。

被金钱洗礼过的张苍有了新的变化。

他开始主动找活儿。

张苍设计了专门用于冬麦的统计账簿,分立细项:各县亩数丶预估産丶实收産丶脱落损耗丶人力工时丶天气影响丶入库实数丶霉变损耗……十分详尽,使看者能一目了然,知其实效。

冬麦开始收割之後,每日各县报来收取麦谷之“石数”。他就带着配给他的计吏,亲赴仓场,抽样核算。校验衡器,防止仓啬夫丶田佐虚报或压报。所得之数,是为真正的“上计”依据。

除此之外,他还注意到旧律针对粟稻,于新麦之晾晒丶脱粒丶防霉丶仓储标准皆有不足。张苍请示之後,即刻研拟若干临时条令。急修《仓律》补充条令,规定新麦入库之水分丶杂质标准,以及各类损耗的允许范围,使各级官吏有法可依,不致混乱。

治粟内史每每路过他的工位,总用奇异的丶欣赏的目光注视这个能力可靠丶素养极高的御史。

治粟内史摊开一本奏折,写下了今岁冬麦收获之喜。

【陛下圣明,天佑大秦。关中千顷冬麦试种,赖陛下洪福,公子扶苏之辛劳,及百官黔首之用命,今已颗粒归仓,大获丰稔。初步核计,增收麦逾十万石,仓廪充盈,朝野震动。此乃陛下丶神使高瞻远瞩之圣果。。。。。。】

思及张苍发挥的作用和李斯对张苍近来的重用,他又在奏折的末尾着重提了张苍几句。

【然,此次成功,非惟天时,亦在人事。御史丞张苍,借调至臣署,其于此事,厥功至伟,臣不敢贪天之功以为己有,谨为其奏功:

精算核验,功在求真。麦收之事,千头万绪,数据浩繁。张苍精通算数,制新式计簿,立核验之法。亲赴田垄仓场,持算筹而校石数,衡黍麦而督斤两。使各县所报之産量丶损耗丶入库之数,毫厘不差,皆为准绳。自此,冬麦之功过利弊,皆有实据可查,为陛下日後决断,奠定了万世不移之基石。

张苍此人,才堪其用,学以致用,忠谨实干,乃国之干t器。此次试种成功,其算数律法之才,于理财富国之大业,实有砥柱之功。臣昧死恳请陛下,不次拔擢,重用于庙堂之上。】

治粟内史的请功立竿见影。

张苍再次回到咸阳学宫讲课时,身上的头衔已经变了,他的俸禄也由两千石变为三千石,还有始皇帝赐下的御赐之物。

李昭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松了口气,心中的内疚也少了许多。

其馀人等见张苍因算术在冬麦中居功至伟,私底下找墨家的讲师拿了些算术题,看了两眼又默默合上。

数学这种东西,不是说行就能行的。

张苍的算术,真的很有东西。

张苍的晋升总结为:我的丞相师兄,我的算术律法。

学不来啊学不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