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有哪些 > 第52章 第 52 章 张苍晋升之路(第1页)

第52章 第 52 章 张苍晋升之路(第1页)

第52章第52章张苍晋升之路

还未到讲课时间,见张苍对算术又感兴趣,李昭索性将今日相里梁留的作业拿出来给张苍看。

只见这位以精通律法着称的张先生大略地扫视一眼,准确地将答案说出。

李昭和祁对视一眼,半信半疑。

眼里只有一句话:先生,你不是搞律法的吗?

张苍哑然一笑,世人皆知儒家大贤荀子教出了两位法家代表人物,却很少知道他张苍也是荀子门下。只是他不偏向儒家,也不偏向法家。他自有志趣,醉心典籍与学问。御史一职,也方便他看文书典籍,也算得上是乐在其中。

李斯功利心太强,他张苍所学不能为他所用,他一日也不会想起他。

张苍将学堂内少年人的惊讶神色尽收眼底,想到前些日子自己看到的借阅法家典籍的记录,改了改今日的讲义。

这些时日,他的讲堂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他完全避开秦法是否严苛丶刑罚是否合理等致命问题,而是逐条讲解《秦律》中的重要条文。常人讲来会十分枯燥乏味,张苍学识渊博丶引经据典,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跟着他的思路走。

今日,也该大胆地试一试了。

他讲了《贼律》,将律条拆解为算题。

盗米者赃值超过六百六十钱,会被罚为黥面,若折算赃钱不超过六百六十钱,仅判为耐刑。所谓耐刑,就是剃去鬓须。剃去鬓须对当事人而言虽然侮辱性大,但总能长成,脸上刺字却是跟随一生。

一线之差,天地殊途。

是以盗粟米需先校量器误差,精准地判断布幅大小,再根据市价折算成钱,一字一句皆要折算为数。

繁杂的数据从左耳流到右耳,直让衆人觉得是墨家先生讲学。

钟漏声响起,张苍看着台下学子略懵的神情,不知想什麽,忽而说道:“一线之差,或决肉刑之施否。一钱之差,或可易人之命运。尔等日後身为一县一郡主官,安可不精于算?”

李昭捕捉到什麽,神色一凛。

下课後,张苍回到自己上值的官署,按照记忆当中的位置,摸出来一份竹简。

今天将算术与律法相结合,他越讲越是激动。

忍不住来看看自己心中的经典。

竹简上汇集了一百多个算数问题,涵盖方田(计算矩形田地的面积)丶里田(由田地的长宽求面积)丶程禾(根据粮食産量征税)丶妇织(计算工作效率)等方面。

这些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辈子也接触不到,但对张苍而言,只是这样还不够。他隐隐觉得这份名为《筭数书》的竹简还不够系统和标准。

他或许应该对其修改丶增补,但他找不到这样做的理由。

张苍摇了摇头,大秦重视律法,算术一途如今虽然登入咸阳学宫之中,但他看不出能否长久,他终究还是将《筭数书》放了回去。

-

李斯的书房灯火如昼,他埋首于政务之间。

李昭大大方方踏入房门,一旁的仆役正要行礼,她擡手制止,走到李斯近前跪坐下来。用小剪子挑了挑灯油中的烛芯,让灯火更加明亮。

李斯慈爱一笑,搁下毛笔招手:“昭儿,最近在学宫如何?”

李昭是李斯长子李由的长女,若无咸阳学宫一事,李斯会亲自为她选看夫婿。但既然女子也可入朝为官,李斯便舍不得这个聪慧机敏的孙女嫁入别家。

李昭神情恭谨而目光锐利,她知道自己去学宫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是李斯了解学宫运行情况的最佳人选,她语速平稳:“一儒家博士讲《为吏之道》,竟引‘仁’字解‘慈下’,言‘苛政虽效而难久’。然叔孙通博士立时纠正,称‘秦法之仁在于公,无私恩即是至仁’”

李斯了然。儒家内部也正有争议,看来淳于越是死了,但他的附庸仍旧在发力。而叔孙通一派正试图附会秦法,并积极地自我审查。

“墨家先生们多数时候教的都是《墨经》的实用技术,对,实用技术。先生们说这个词儿是神使说的。”

李斯愣了愣,随即笑道:“神使?墨家还真是攀上一个好靠山。”

目前进入咸阳学宫讲学的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官学法家之外,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墨家。

墨家先生有事儿是真带他们玩儿!

譬如在百越战场立大功的火药,胜宽先生竟然带了一份炸学宫的山石给他们看!还调出五颜六色的焰火玩。就连近来火遍咸阳街头巷尾的水力磨盘,他也带着学生们在学宫内复刻出一个小型水力磨盘。

代价是让学生们自己用麦子磨面粉,不是亲手磨的不算,不到一定的重量不算。

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了。

于同为墨家的相里梁相比,李昭更喜欢胜宽一些。

相里梁倒也不是不是不好,他更喜欢说一些理论知识,讲墨家的守城术丶弩车丶掷车的原理和制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