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影
第二卷《暗影交锋》第一章
春雪消融,乌苏里江解冻的轰鸣声如同闷雷,滚过边境的山林。临江屯那场惊心动魄的搏杀,已过去两月有馀。表面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得更加湍急。
铁匠铺的废墟依旧矗立在屯尾,焦黑的木料诉说着当夜的惨烈,无人敢去清理,也无人敢过多议论。屯长赵守人变得更加沉默,深居简出,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而在离临江屯三十里外,另一处更为偏僻丶靠近黑河方向的江湾处,一座新的“窝棚”悄然立了起来。外观与寻常渔民丶猎户的居所无异,低矮丶简陋,以原木和茅草搭建,背靠密林,面朝江汊,易守难难攻,也便于从水路或山路迅速转移。
这里,便是抗联秘密交通站——“江湾木屋”。
顾铁山的伤势在沈兰君的精心照料和自身强悍的体质下,已好了七八分。左肩留下一道深刻的疤痕,像一枚特殊的勋章。更显着的变化在于他的眼神,以往失忆带来的些许空茫被一种沉淀下来的锐利和沉稳取代。零碎的记忆片段不时闪现,虽然尚未连成完整的画卷,但西北军的大刀丶喜峰口的硝烟丶以及一种属于军人的铁血责任,已深深融入他的骨髓。他不再只是一个武力强横的铁匠,更像一把缓缓出鞘的丶经历过血火淬炼的军刀。
他现在的公开身份,是来自下游的丶不善言辞的猎户“顾老蔫”,带着家眷在此落脚。而沈兰君,依旧是那个温婉勤快的“顾家娘子”,只是眼底深处,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机警与冷冽。
木屋虽小,功能却齐全。明面上有竈台丶土炕,暗地里却挖掘了隐蔽的地窖,存放着武器丶药品和电台。耿大山和赵小栓成了这里的常客,一个凭借老猎户的经验负责外围警戒和与更偏远村落的联系,一个则凭借年轻灵活,担任交通员,传递消息,观察敌情。
此刻,木屋内,油灯如豆。
沈兰君正对着那部缴获後经过改装丶功率更大的电台,戴着耳机,纤细的手指缓慢而稳定地调整着旋钮,捕捉着空中无形的电波。她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时而凝神细听,时而快速在密码本上记录下一组组数字。
顾铁山则在擦拭武器,不仅是他那柄大刀和龙鳞镯,还有几支缴获的步枪和手枪。他的动作一丝不茍,仿佛在进行一种仪式。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木材燃烧混合的气息。
“滴答……滴滴滴……”
沈兰君突然停下动作,快速抄录下一段信号,然後对照密码本翻译。片刻後,她擡起头,眼神凝重。
“组织通报,黑河特务机关新任机关长鬼冢一郎已到任。此人出身日本贵族家庭,曾在德国接受特种作战和情报训练,性格冷酷狡诈,是‘换国计划’在边境地区的实际推动者之一。他上任後,正在全力重建被我们破坏的情报网,并对内部进行更严格的清洗。”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组织要求我们,利用‘江湾’的地理优势,设法建立一条通往江北(苏联)的备用联络通道,并摸清黑河码头日僞物资运输的规律。”
任务艰巨,风险极大。无论是重建的情报网,还是这个新来的鬼冢一郎,都预示着更残酷的暗战即将来临。
顾铁山放下擦好的枪,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江面。“通道,可以找耿大山想办法,他认识一些跑江道的老船工。码头……”他沉吟片刻,“需要一个人,能长期混进去,又不引人注意。”
“我去。”小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执行完一次侦察任务回来,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更加坚定,“我可以扮成扛大包的苦力。码头那边人员混杂,容易混进去。”
沈兰君看着小陈,没有立刻同意。码头是敌人重点监控的区域,风险太高。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顾铁山忽然开口,说了一句看似不相干的话:“我记得……以前在队伍里,侦察敌营哨位,最喜欢挑下雨天。”
沈兰君和小陈都看向他。
顾铁山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捕捉那闪过的记忆碎片:“雨天,视线不好,脚步声也被雨声掩盖……而且,哨兵容易松懈。”
他的话,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丶属于正规军的侦察思路。
沈兰君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她看向小陈:“小陈,准备一下。等下次下雨,你去码头试试。不要急着接触核心,先摸清他们的换岗时间丶巡逻路线,以及哪些仓库看守最严。”
“是!”小陈用力点头。
新的斗争,在新的据点,以新的方式,悄然展开了。他们如同潜行在暗影中的猎手,与更狡猾丶更强大的对手,开始了新一轮的交锋。而顾铁山逐渐复苏的记忆,或许将成为这场暗影交锋中,最出乎意料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