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供奉财神牌位怎么写 > 第十七章 大通柜坊(第1页)

第十七章 大通柜坊(第1页)

第十七章大通柜坊

贞观二十四年春,长安城东市最繁华的街口,一家名为"大通柜坊"的崭新铺面悄然开张。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宾客云集,但门前高悬的"勤商"御匾,以及坊间流传的关于"丝路金券"的种种传闻,已让这家新开的柜坊成为整个长安商界瞩目的焦点。

资本金五万贯——这个数字在大唐柜坊业中已属顶尖之列。更令人侧目的是,这背後站着崔丶卢丶郑三家的影子。

柳宝儿坐在柜坊二楼的雅间内,透过竹帘俯瞰着下方熙攘的人流。如今的她已年满十四,虽仍身着素净襦裙,发式简单,但眉宇间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已让人不敢小觑。她亲手设计的大通柜坊架构,正在这个春日悄然运转:

标准化票券:将盐引丶茶引丶上等绢帛等资産按固定价值打包,采用特殊工艺制成防僞票券。

飞钱汇兑网络:依托三家势力,在敦煌丶凉州丶扬州设立分号,实现异地兑付。

保证金制度:交易票券需缴纳保证金,以应对价格波动。

隐秘对冲:由她直接指挥,在不同市场间进行反向操作,平滑风险。

"开市——"

随着掌柜一声唱和,柜坊大门缓缓开啓。早已等候在外的商贾们鱼贯而入。胡商们操着生硬的官话,急切地询问着丝路金券的兑换规则;江南来的茶商仔细核对着票券上的防僞印记;就连几个看似普通的妇人,也在询问着小额飞钱的存放事宜。

"这就是那'丝路金券'?"一个粟特商人拿着刚刚兑换的票券,对着阳光仔细端详。票券上用特殊墨料印制的暗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边缘的编码独一无二。

夥计笑着解释:"客官持此券,可在敦煌分号直接提取等值的西域货物,免去携带银钱的麻烦与风险。"

"妙!妙啊!"粟特商人连声赞叹,当即又加购了五百贯。

类似的场景在各个柜台前上演。对行走丝路的商人而言,这种轻便安全的结算方式,无疑是一场革命。无需再组织庞大的驼队运输银钱,不必担心路途上的盗匪,交易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

短短一个上午,柜坊内就已经人声鼎沸。算盘珠子的脆响连绵不绝,如同骤雨敲打着屋檐。夥计们训练有素地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账房们运笔如飞,记录着一笔笔交易。

崔九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二楼雅间。他望着下方热闹的景象,语气复杂:"开业半日,流水已逾五千贯。窦娘子,你创造了一个怪物。"

柳宝儿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楼下:"九郎是说,这怪物会反噬其主?"

"它已经让很多人睡不着觉了。"崔九郎在她对面坐下,"昨日朝会上,已经有御史提及'民间私钱泛滥'之事。"

"飞钱不是私钱。"柳宝儿语气平静,"每一张飞钱背後,都有等值的绢帛或盐引作为抵押。这一点,九郎应该最清楚。"

"我当然清楚。"崔九郎微微倾身,"但其他人未必愿意弄清楚。"

就在这时,胡六匆匆上楼,在柳宝儿耳边低语几句。柳宝儿眼神微动,对崔九郎道:"凉州分号来信,第一批'盐引绢帛混合券'已由威远镖局押运出发,预计半月後抵达敦煌。"

她展开路线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押运队伍的行程丶人员配置,甚至每个休息点的位置都清晰可见。一切安排看似天衣无缝。

崔九郎仔细查看後,也不禁点头:"安排得很周密。威远镖局是多年的老字号,这条路线他们再熟悉不过。"

然而柳宝儿的指尖却在那条蜿蜒的西行路线上轻轻划过,眉头微蹙:"太顺利了。"

"顺利不好吗?"

"太过顺利,反而让人不安。"她擡起头,望向窗外,"我们的对手不会坐视大通柜坊壮大。这第一批货,就是最好的靶子。"

楼下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波斯商人正激动地比划着,声称要用一千贯黄金购买一种"特殊票券"——能够保证他在三个月後以固定价格购买香料的期权凭证。

掌柜连忙上楼请示。柳宝儿听完汇报,略一思索便道:"可以接,但保证金要提高至三成,而且要明确告知风险。"

崔九郎挑眉:"你连这个都预料到了?"

"商人的需求永远走在最前面。"柳宝儿淡淡道,"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

暮色渐临,柜坊结束了一天的营业。账房们开始盘点,算盘声依旧不绝于耳。初步核算,首日流水竟高达八千贯,这个数字连崔九郎都为之动容。

柳宝儿却站在窗前,望着西天最後一抹晚霞。远处的宫阙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近处的街市渐次亮起灯火。

"明日,"她轻声道,"该去教坊司打点一下了。"

崔九郎微微一怔,随即了然。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她想起的依然是那个支撑她走到今天的初衷——那个还在教坊司中受苦的母亲。

夜色渐深,大通柜坊的金字招牌在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而在这片辉煌之下,暗流正在悄然涌动。柳宝儿心中的那一丝不安,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正在慢慢扩散。

她知道,平静的水面下,往往隐藏着最危险的暗流。而这金融巨兽才刚刚苏醒,真正的考验,还在後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