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封张承霖同志为“民族英雄”。
纪豫行上过香之後,将那份文件放在了香案旁,他想,风月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戴紫凝在山东处理完风月的後事後,在回北京时,带走了张祈中。
说她自负也好,说就事论事也罢,她不认为有任何人会比她更适合,陪伴张祈中的成长。
*
一九五二年春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重视工业发展,百废待兴之际,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趁着自己的意识还算清醒,他与蒋潇潇和蒋冠宇洽谈过後,让蒋潇潇代自己给当时的华东负责人纪豫行写了封信,说想见一面。
这件事其实更直接的可以找当时的上海负责人何中华谈,但蒋元兴觉得,自己在这条食物链顶端站了这麽久,别说是纪豫行,就算是主席他也是有资格见的。
退而求其次约纪豫行代表自己放低的姿态,里面潜藏着对国家的忠心。
纪豫行比何中华更有发言权,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要更加方便一些。
纪豫行去医院的那天,天气晴朗丶万里无云,是个即便是在春天里也很不错的天气。
“蒋老。”纪豫行进了病房门先打了个招呼,然後把带过来的礼品放到一边。
十馀年时间转瞬即逝,当年上海人见了蒋元兴还会称呼一句“蒋先生”“蒋老板”,那时候他是势均力敌的对手,是并肩作战的朋友。
不知道从什麽时候开始,人们对他的称呼开始变成“蒋老”“蒋叔”,他的位置开始从上海滩的大佬丶国家首富,变成一位很值得尊敬的前辈。
长江後浪推前浪,无论商界还是政界,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纪先生。”蒋潇潇和蒋冠宇站在一旁,很是认真地和纪豫行打了个招呼。
蒋潇潇也在不动声色地审视着此刻坐在蒋元兴病床边,谦虚有礼进退有度的纪豫行,这个阿霖曾经最好的朋友。时代更叠,历经十数年战火纷飞,他早就已经出落得更出类拔萃,也更能让人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
“国家要发展工业,我手里有几个钢厂丶机械厂丶东北那边有一片油田,战争的时候我蒋家没出多少力,如今太平了,我老蒋总不能还独善其身。”蒋元兴说着,突然咳嗽了两声,之後不舒服的喘着气。
纪豫行稍稍起身,从床头柜端起蒋元兴的杯子,亲自倒了水给他。
蒋元兴一辈子做上位者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麽不对,很是自然地接过喝了几口。
喝完了还又递回了纪豫行手里。
纪豫行浅浅笑了下,给他把杯子放回床头柜上,听他接着往後说。
“所以我打算将部分工厂丶油田给国家,助国家工业发展一臂之力。”蒋元兴顿顿的说着:“今天叫你来,是想让你帮我往上打个报告,如果领导同意,让潇潇去和你们签合同,如果领导不同意,也就算了。”
纪豫行听完他的话,沉默片刻,说:“好,这件事交给我,您等我消息。”
纪豫行回到家的时候,恰好遇到最近在上海出差,随着纪汝琼住在他这边的戴紫凝
纪豫行就顺嘴把这件事和戴紫凝提了一下,不算越级汇报,他只是想听听戴紫凝的看法。
戴紫凝听了他的话,只是点点头,说出这件事背後的利害关系:“蒋元兴在这个位置上几十年,他当然比谁都清楚,蒋家势力太大,如果国家要整顿市场和资本,那绝对会先拿蒋家开刀。”
“我站在或许会行整顿令的角度上说,这个令如果我签,我也会先签蒋家,所以他先发制人,主动交权,换蒋家在上海的安宁。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个很聪明的商人。”
“那这件事……”纪豫行最後还是问了一句,也是想顺便看看戴紫凝的态度。
“打报告吧,”戴紫凝笑着转身进了屋,声音顺着风飘过来,“中央会同意的。”
中央的审批是一个月後下来的,比戴紫凝料想的都要快很多。
中央签合同的人是跟着审批一起来的,蒋潇潇带着蒋元兴的旨意,守住底线的同时有意让步,给了国家最多的利,所以合同签的也很顺利,中间没有任何挫折。
签合同的时候是纪豫行跟着一起来的,中央签合同的人走後,蒋潇潇和纪豫行一起往外走,蒋潇潇由衷的说了句:“谢谢啊。”
“可别,”纪豫行笑了声,“我可担不起你这句谢。”
蒋潇潇挑眉,侧目看他。
“以前和阿霖在上海的时候,”纪豫行说,“可没少得你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