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们关回自己的家里,我领着狗子们也回了家。
中午是腊排骨炖豆角土豆,锅边贴了锅抡。
自己吃饱喝足,狗子和小猫也喂得很饱。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将晒在墙头的发酵豆子拿回屋里。
看着成色已经有九成干了。
早干完早利索,准备明天一口气把酱油酿上。
今天还需要做些准备工作。
前阵子特意留了一个大小适中的陶缸没有腌咸菜,刚好用来酿酱油。
将空的陶缸搬到风挡里,如果等东西都添进去,我可就搬不动了。
陶缸刷洗干净,晾上,明天睡醒的时候就彻底干了。
用火炉烧上两壶开水,倒入盆中晾上,明天可以用到。
第二天一早。
锅中温水喂过牲畜後,再添上满满一大锅水。
将火竈中的柴多加些,等待水烧开。
晾干的发酵豆子倒进大号菜盆里。
顿时黄绿色的霉菌烟雾在空中升腾,呛得我直打喷嚏。
等稍微缓和,发酵豆子里倒凉白开水冲洗一遍,用漏勺将豆子捞出在干净的盆里。
到地下室取来与豆子同等重量的盐巴,盐巴率先倒进陶缸里。
锅中水开,倒入盆里晾凉。
水和盐巴,黄豆的比例遵循一斤豆,一斤盐,六斤水的口诀。
等开水放凉,率先倒入陶缸里,用一根干净的棍子将盐巴和水充分搅拌融合。
最後倒入发酵的黄豆,再搅拌一下,酿酱油也就大功告成了。
将防水布料套在陶缸上,用一捆皮筋紧紧绑住缸口,上面再盖个篦子。
酱油发酵是需要足够的光照的,风挡里光照充足,放在这里发酵最为合适。
我拍拍手,一切大功告成。
下午又领着羊群和小玉米到山上溜了一圈。
一入冬自己好像也是当上羊倌了,每天都出去放羊。
嘴里叼着根草,依着树桩看小玉米和狗子们胡闹,忽然瞥见了旁边的两棵柳树。
酱油缸里还缺一个圆柱形小筐,站起身走向柳树,用手弯了弯,冬天的柳枝也是柔软的。
拿起身上的小刀,割了一小把柳条,这些就够了。
直接席地而坐,开始编制小筐。
篮子簸箕编得多了,所谓熟能生巧,现在根本不需要看教程,就能编织出自己想要编织的形状。
太阳西斜,该领着这群小东西回家的时候,手里的小筐也编好了。
到了家中,将小筐放在沸水里煮一下,消消毒,放到酿造酱油的陶缸居中的位置。
铁蛋以为我在做什麽好吃的,身体前爪扒着陶缸仰着脑袋往上看,嘴里还不停的喵喵叫。
或许是发酵的豆子的味道,猫儿很喜欢吧。
“这可不能吃,别想了。”
我拍拍猫头,把整个肉蛋抱进怀里。
胳膊吃劲儿,不由得发出一声闷哼,太沉了,好悬没抱起来,这猫得有10多斤吧。
刚准备抱猫离开,小瓜贼眉鼠眼地过来,也想扒着陶缸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