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志愿军第x军官兵和装备的军列,如同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大地上昼夜不停地疾驰。车轮撞击铁轨,出单调而急促的“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仿佛在敲击着战鼓,催促着战士们奔赴命运的前线。
邵明珠作为军副参谋长,和军长梁光涛、政委赵刚、参谋长许立山等军领导一起,待在条件稍好的指挥车厢里。车厢内烟雾缭绕,地图铺开,电台滴滴答答作响,气氛严肃而紧张。但邵明珠的心思,却更多地被车窗外飞掠过的景象所吸引。
列车在几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进行了短暂的停靠,主要是加煤、上水和进行技术检查。每一次停靠,都让邵明珠心中震动不已!
在山海关车站,他看到了规模庞大的兵站和堆积如山的物资!
在锦州车站,他看到了绵延数里的露天仓库,覆盖着帆布的物资垛像一座座小山!
在沈阳附近的一个小站,他甚至看到了正在紧张卸载的、用草绿色帆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日制坦克和日制重炮的牵引车!
更让他感到震撼和欣慰的是细节!在每一次短暂的停靠中,都有身穿后勤部队制服的工作人员,迅而有序地将一箱箱罐头食品、一袋袋炒面、成捆的军大衣、棉帽、棉鞋,甚至整箱整箱的药品和急救包补充到军列的平板车上。那些军大衣和棉帽,一看就是崭新的、厚实的冬季装备!
邵明珠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井然有序、物资充沛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难以言喻的激动!他回想起自己今年写的那份关于朝鲜局势和后勤保障的报告,报告中他极力强调的建立兵站系统、储备野战食品、准备寒区装备等建议,此刻,竟然如此真切、如此大规模地呈现在他眼前!
“看来……上级……早就开始行动了……而且力度如此之大!”邵明珠在心中喃喃自语,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国家为了这场战争,已经倾尽全力!我们这些在前线的军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拼死一战?!”
他对坐在对面正在研究地图的赵刚低声感叹道:“政委,您看这兵站,这物资储备……真是下了血本了!看来中央的决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决!”
赵刚抬起头,顺着邵明珠的目光看向窗外,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是啊,明珠。从这些兵站的规模和物资的齐备程度看,至少从今年夏天,甚至更早,大规模的备战工作就已经秘密展开了。你当年的报告,确实是高瞻远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啊。这更说明,我们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梁光涛军长也凑过来,看着窗外,咂咂嘴:“他娘的!老子打了半辈子仗,头一回见这么阔气的后勤!看来这回,是真要跟美国佬动真格的了!好啊!弹药粮草充足,老子心里就有底!”
经过一天两夜的疾驰,军列终于在夜幕的掩护下,缓缓驶入了此行的终点站——安东(丹东)火车站。
列车尚未完全停稳,一种与前哨站截然不同的、极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扑面而来!站台上灯火管制,只有微弱的信号灯和手电筒的光柱在晃动。月台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神情肃穆的边防部队和公安官兵,警戒级别极高!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机油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从江对岸飘来的硝烟味!
“全体注意!保持肃静!禁止喧哗!按预定序列,迅下车集合!”各级指挥员压低嗓音的命令,在车厢内迅传递。
车厢门被无声地拉开。x军的官兵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和武器,如同矫健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迅而有序地跃下火车,在站台上指定的黑暗区域快集结。没有口令,只有手势;没有嘈杂,只有装备碰撞出的轻微金属声和急促的呼吸声。数万人的大军,在黑暗中高效地完成集结,如同一支沉默的利剑!
邵明珠跟随军长们最后下车。他深吸了一口清冷而带着寒意的空气,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南方——那里,就是鸭绿江!江对岸,朝鲜新义州的方向,夜色中隐约可见零星的火光,偶尔还能听到极其微弱的、仿佛来自遥远天际的闷响——那是炮火的声音!战争,近在咫尺!
“军直属部队、第一师为前卫,立即出!按一号行军路线,向浪头镇方向隐蔽开进!”参谋长许立山压低声音,向各师团长下达指令。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誓师大会。在低沉的口令和手势指挥下,这支庞大的队伍,如同暗夜中流动的钢铁洪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安东火车站,融入了边境地区浓重的夜色和复杂的地形之中。
部队采取徒步行军为主,骡马和车辆尽量分散隐蔽跟进。所有车辆不许打开车灯,这是邵明珠下的军令!战士们踩着砂石路,脚步声沙沙作响,如同秋夜的风声。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和天空,严防敌军飞机的侦察和空袭。
邵明珠和军部机关一起行军。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部队的状态。他看到,沿途的村庄大多寂静无声,百姓似乎已被疏散或接到通知。在一些关键的路口和山隘,都有东北驻防的兄弟部队或边防部队设置的隐蔽哨所和路标,引导大军行进。整个组织,周密而高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在天亮前最黑暗的时刻,x军主力终于抵达了预定集结地域——鸭绿江北岸,距离江边数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这里树林茂密,村庄稀疏,便于大军隐蔽。
部队立即化整为零,按照预案,分散进入各个预先勘测好的隐蔽阵地、林间空地或废弃的村落,立即开始构筑简易工事,进行伪装,并实行严格的灯火和烟火管制。
邵明珠跟随军指挥部,设在一个废弃的、有坚固地下室的乡村小学里。电台天线被巧妙地伪装在树枝间。作战地图再次铺开,参谋人员开始紧张地标注敌我态势。
站在隐蔽部外的一个小土坡上,邵明珠借着黎明前微弱的天光,向南方眺望。薄雾笼罩下,鸭绿江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静静地流淌。江对岸,就是陌生的朝鲜国土,就是即将血战的沙场!他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微微颤抖,那不是地震,而是数万将士紧张的心跳和压抑的斗志!
“报告副参谋长!”一个作战参谋跑来,低声报告,“各师团已基本到位,正在加紧构筑工事和进行伪装。侦察分队已前出至江边,监视对岸敌情!”
“知道了。”邵明珠点点头,目光依旧凝视着南方,心中默念:“终于……到了!鸭绿江,我们来了!美国佬,我们来了!这场立国之战,就从我们x军开始!”
历史的帷幕,即将由他们亲手拉开!而他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做好了用鲜血和生命,去书写第一章的准备!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大战前的死寂,比炮火连天更令人窒息。
在鸭绿江北岸隐蔽指挥部的阴暗地下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马灯昏黄的光线摇曳着,映照在墙上那张巨大的、刚刚由兄弟部队侦察兵补充标注了的朝鲜北部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代表溃退中的朝鲜人民军残部,而蓝色的、嚣张的箭头则显示美军和韩军正多路向北快推进,兵锋直指鸭绿江!志司的总体战略意图已经传达:利用敌人尚未察觉我大军入朝的时机,打一个出其不意的狠仗、胜仗!但具体到x军这个拳头怎么打,需要军里自己拿方案。
军长梁光涛、政委赵刚、参谋长许立山,以及几个主力师的师长、政委全都到齐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眉头紧锁。烟灰缸里很快就堆满了烟头。
“同志们!”梁光涛用铅笔敲了敲地图,打破了沉默,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狠劲,“志司的命令很明确,要我们抓住战机,打好出国第一仗!但具体怎么打?敌人是机械化的四个轮子,我们是两条腿加骡马。怎么才能堵住他们,咬住他们,吃掉他们?都说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