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好处是激了工人的积极性。
但代价是工作量和压力都很大!
这是自然的结果。
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本身就会消耗大量体力。
更何况在大家都拼命干活的氛围中,那种激情会让人更加投入。
农机厂时不时还要加班。
在生产高峰期,一天干十到十二小时是常事。
虽然公司包吃,加班费也一分不少。
可说实话,这种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
这么干下去,工人们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
厂里倒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每周每人休息一天。
可也许是头一回遇上这么守规矩的工厂,大家反倒都愿意在这天加班。
毕竟三倍工资摆在那儿,谁不想多赚点?
但这么一来,除非家住二王村附近,不然连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都没有!
祁同伟把情况一讲,问道:“有几个工人能长期忍受这种见不到家人的生活?”
赵瑞龙沉默了。
祁同伟语气平静,却透着冷意:“你别觉得建学校是多余的事,在我看来,这事太重要了。”
“要不是现在政策不允许企业办学校,我非得在那些学校门口挂上‘农机厂’三个字不可。”
“要是不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
“他们凭什么为咱们拼命干活?”
赵瑞龙顿时领悟,由衷地点头:“佩服佩服!”
赵公子随即举一反三,
“照这个思路,咱们是不是也该考虑建个医院?”
祁同伟竖起大拇指:“龙哥眼光就是长远。”
“不过龙哥,咱们要办学校也好,办医院也罢……”
“最缺的就是人啊!”
赵瑞龙立刻进入状态:“我来招人,不就是花钱的事儿嘛!”
说完,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钟小艾放下手中的钢笔,神情有些复杂:“师兄,明明我们建厂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听你们这么一说,倒像是我们在剥削他们一样。”
祁同伟认真地说道:“其实我们确实在剥削,这是导师早就说过的。”
“只不过,我们是摆在明面上的剥削,比起那些偷偷摸摸占便宜的人,我们至少光明正大。”
钟小艾听了,神色越复杂。
原京州第二农机厂的老厂长薛向阳来到二王村时,心情其实挺轻松。
在他看来,一个村级的农机厂能有多大?
祁同伟给的高工资,更多是象征性的,有点“千金买骨”的意思。
哪里想到,真到了二王村,才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农机厂确实是村里的,可这规模远远出了他的预期,单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就快有五百人!
这哪儿是村办厂?
放屁!
这分明是市里都少见的大厂!
薛向阳越看越吃惊,他现农机厂的产品线比想象中丰富得多。
目前主要有两个系列,一个是“丰收”农用三轮车系列,另一个是“硕果”联合收割机系列。
就拿“丰收”系列来说,涵盖了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等多个型号,每一款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那款三轮车,简直成了厂里的主打产品。
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薛向阳一时间脑袋都懵了,满头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