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身就是个花钱的单位,财政收入一旦减少,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科研资金。
汉东省虽说靠海,渔业达,财政状况谈不上差,但也只能说是勉力维持。
整个汉东大学,无数教授的项目都在等钱推进。
实验室里一套设备动辄上百万,一年经费大半就没了……谁能承受得起?
上官校长想要突破,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研究。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没有投入,就没有成果;没有成果,一切都免谈。
祁同伟面不改色地提出要投资五百万,这让上官校长心里不由自主地高看了他一眼——这是学生?
这哪是学生啊,简直是财神爷!
在东大,院士和非院士的地位差距简直天差地别。
用修真小说来打个比方吧,准院士就好比渡劫期的修士,天劫一来,就得豁出命去应对——
如果你本身实力不济,那肯定撑不过去,落得个身败名裂。
熬过去,就能踏入大乘之境,天地广阔,自由驰骋。
哪怕在国内,也能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这就是院士的价值。
当然,但凡涉及人为评审的东西,总免不了人情世故这一关。
院士里也难免有一两个名不副实的,他们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某些实力强劲的准院士。
上官校长可不是滥竽充数的那类人,他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半步院士,那份进取心,丝毫不比前世的祁同伟逊色。
以前只是因为资源有限,而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如果抓不住,他真的没脸去见自己的同门师兄弟。
上官校长立刻说道:“祁同伟同学,要不要到我办公室坐一坐?咱们好好聊聊?”
祁同伟欣然应允。
于是,上官校长带着一脸和善的笑容,亲自带着祁同伟朝办公室走去。
一路上,不少学生都看傻了。
这谁啊?这么牛?
能让一向严肃的上官校长笑得这么亲切,这人肯定不简单!
有认得祁同伟的,便开始讲解起来:“这位可不一般,他就是前几届学生会主席,法系的祁同伟,听说他去基层历练了一段时间,今天才刚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旁边的人顿时恍然:“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大三学长祁同伟?早知道我就求个签名了……话说《明朝那些事儿》第三本什么时候出啊?我都等急了!”
祁同伟的校园传奇又添一笔!
别小看这些传言,一个人的名声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进了办公室,上官校长亲自给他泡了一壶茶:“我知道你喜欢碧螺春,但在京州,还是尝尝我们的雨花茶吧。”
祁同伟笑着回应:“我都喜欢,绿茶、白茶、红茶、乌龙……哪怕苦丁茶我也喝得惯。”
“只不过赵伯伯偏爱碧螺春,我岳父更喜欢龙井,所以家里这两种茶喝得比较多。”
上官校长手一顿:“赵伯伯?”
祁同伟笑了笑:“赵立春赵伯伯啊。”
上官校长眼神微微一变,装作不经意地问:“那你岳父是……”
祁同伟轻描淡写地说道:“哦,就是钟小艾她爸,我们俩的事他也挺支持的,如果不是我们还在念书,他早就让我们去领证了。”
“不过我岳父不在汉东,他在帝都,他叫钟声。”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