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人间烟火故事集锦 > 第35章 零件堆里的缘分 老实修理铺的意外收获(第1页)

第35章 零件堆里的缘分 老实修理铺的意外收获(第1页)

第一节:拖延术里的生计

清晨,雾气像一层薄纱,温柔地裹着镇口那棵老槐树,仿佛给它披上了一件梦幻的外衣。李守拙站在“万能修理铺”前,正对着招牌使劲擦拭,那认真的劲头,就像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招牌上“啥都能修,修不好不要钱”的红漆,已经掉了些许边角,看起来有些斑驳,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李守拙灵机一动,翻出女儿淘汰的指甲油,仔仔细细地给红漆补了补,嘿,远看还真鲜亮得很,就像给这老招牌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老板,我那台洗衣机又不转了。”刘婶挎着个竹篮,慢悠悠地晃到了门口。竹篮里的茄子还带着清晨的露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就像镶嵌在篮子里的宝石。刘婶一脸无奈,继续说道:“昨儿洗被单,转着转着就卡住了,那轰隆轰隆的响声,跟打雷似的,可把我吓坏了。”

李守拙嘴里正塞着半截油条,腮帮子鼓鼓囊囊的,含糊不清地应道:“中,放这儿吧。这阵子厂家的轴承没到,得等三天。”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刘婶那台半自动洗衣机,十有八九又是被她那调皮捣蛋的孙子塞进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上个月刚从里头掏出来过一辆玩具车,谁知道这次又是什么“惊喜”呢。

等刘婶迈着小碎步走远了,李守拙这才慢悠悠地掀开洗衣机盖。果不其然,一只塑料恐龙的尾巴正卡在滚筒缝里,那模样,就像一个倔强的小战士,死活不肯出来。李守拙随手一扯,把恐龙拽出来,像扔垃圾一样扔进了零件筐。接着插上电视机,洗衣机“嗡嗡”地转得那叫一个欢实,仿佛在向他炫耀自己又恢复了活力。李守拙摸出个皱巴巴的小本子,在“刘婶洗衣机”后面画了个圈,旁边标着“三天后取收费o”。

这本子可是他的“生意经”,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门道:难缠的主顾标红,好说话的标蓝;能当场修好的故意拖,小毛病说成大问题。就拿上周王大爷的收音机来说,不过是调谐旋钮松了,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他愣是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说“中波模块烧了”,这一耗就是五天,多赚了二十块。

“爸,你又来这套。”女儿李晓梅放学路过,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踢了踢零件筐里的塑料恐龙,撅着嘴说道:“上次张老师的电饭煲,你说要换热盘,结果呢,就是线头松了。人家后来在菜市场碰到我,跟我说你修完比新买的还贵,你这不是坑人嘛。”

李守拙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就像熟透的番茄。年轻时他跟着师傅正经学过三年钳工,手艺那是没得说,可后来师傅去世,自己开了铺子,总遇着些赊账的主儿,一来二去,这心就慢慢变滑了。他梗着脖子,嘴硬道:“你懂啥,这叫经营策略。咱这镇子就这么大,要是真把活儿干太快,往后喝西北风去?”

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王大爷的孙子在外地读大学,每周就指望着这台老收音机听评书解闷呢。李守拙叹了口气,把收音机从货架上取下来。拆开外壳,只见他熟练地拿起电烙铁,把松动的焊点重新焊好,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是老手。接着,他又往喇叭里塞了团棉花,嘴里嘟囔着:“这样声音能小点,省得王大爷熬夜听伤着耳朵。”

傍晚收工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把整个镇子染成了金黄色。张桂芬抱着台电风扇,像抱着个宝贝似的,站在这一片金黄里。老太太的蓝布衫洗得白,就像被岁月漂洗过无数次。风扇网罩上缠着蛛丝,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沧桑岁月。她笑眯眯地往李守拙手里塞了把炒花生,说道:“守拙啊,你给瞅瞅,这风扇转着转着就停,还嗡嗡响,跟有蜜蜂在里头似的。”

李守拙捏开一颗花生,“咯嘣”一声咬碎,眼睛却瞅见风扇底座贴着张泛黄的标签——“上海华生牌”。他掂量着风扇,说道:“桂芬婶,这老物件金贵着呢。”心里却想着:光看那网罩上的小孩手印,就知道八成又是哪家熊孩子塞了东西。“得拆开洗油,三天后来取吧。”

夜里,万籁俱寂,李守拙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对着那台风扇起了呆。零件筐里的塑料恐龙、玩具车、橡皮块堆成了小山,每个物件背后都藏着一段家长里短:刘婶的孙子像个小探险家,总爱把玩具藏进电器;王大爷的收音机是儿子买的生日礼物,承载着浓浓的亲情;而张桂芬这台风扇,他记得是三十年前她老伴从县城捎回来的,那时她还梳着麻花辫,站在铺子门口等了整整一下午,眼里满是期待。

他摸出螺丝刀,突然像着了魔似的,想知道,这次又是哪个孩子的小秘密,藏在了这台老风扇里。

第二节:风扇里的糖渍

张桂芬的风扇在李守拙的巧手下拆开时,他的老花镜差点滑到鼻尖上。只见扇叶轴缠着团褐色的头,那头卷卷的,像是烫过的。轴底还卡着半块奶糖,透明的糖纸紧紧沾在金属上,映出彩虹似的光,就像一个迷你的彩虹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小宝干的好事。”李守拙一眼就认出来了,镇上也就张桂芬那调皮的孙子小宝爱吃这种牛奶糖。那孩子留着锅盖头,整天像个小机灵鬼似的,总爱偷偷拿奶奶的卷棒瞎折腾。李守拙捏着那团头,忍不住笑了——八成是小宝模仿奶奶烫头,结果手忙脚乱,把糖和头一起塞进了风扇。

清理干净后插上电,扇叶“呼呼”地转了起来,风里竟带着淡淡的奶糖香,仿佛把人带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李守拙盯着那台风扇,犯起了难:要是现在就修好,张桂芬肯定觉得太容易,说不定还会念叨“就这值五十?”;可要是像对付刘婶那样故意弄坏,这台三十年前的老风扇,哪经得住他这么折腾啊。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往轴承里多滴了两滴机油,又把扇叶螺丝松了半圈。这样转起来会有点晃悠,时不时出“吱呀”声,既不算坏,又能显出“修过”的痕迹。做完这一切,他把风扇塞进最里面的货架,上面堆了半米高的旧零件——这可是他的“拖延术”关键,得让顾客觉得“师傅确实费了劲”。

第二天一早,李晓梅像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来送早饭。一看见那台风扇,她就皱起了眉头,说道:“爸,你又糊弄桂芬奶奶?她昨天还跟我说,这风扇是爷爷走之前修过的,她说转起来的声音跟爷爷打呼噜似的,听着踏实。”

李守拙的手顿了顿。张桂芬的老伴老周是镇上的老木匠,五年前走的。走之前特意来修过这台风扇,还记得那天老周蹲在铺子门口,一边给轴承上油,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守拙啊,手艺这东西,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难。”

“我没糊弄。”李守拙别过脸,装作若无其事地往零件筐里扔了块废铁,“就是让它转得慢点,省得桂芬婶吹着头疼。”

李晓梅没说话,从书包里掏出张照片,递给李守拙。照片里,老周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螺丝刀,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上,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这是奶奶给我的,说爷爷修东西的时候,眼里有光。”她把照片放在李守拙面前,“爸,你还记得自己当年帮王奶奶修轮椅吗?大冬天蹲在雪地里,修到半夜。”

李守拙的喉结动了动。他当然记得,王奶奶的轮椅刹车坏了,儿子在外地打工,他愣是拆了自己自行车的刹车装上,分文没收。那时候他的修理铺还叫“守拙修理铺”,招牌上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话,有的只是一颗实实在在为大家服务的心。

傍晚关铺子时,他鬼使神差地又把风扇拆了。这次他没松螺丝,反而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一样,把所有零件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扇叶上的划痕都用砂纸磨平了。装回去的时候,他听见底座里有轻微的响动,像是有硬币在滚。

李守拙的心猛地一跳。他赶紧拆开底座,只见一枚五十块的纸币卡在夹层里,边角都磨圆了,上面还沾着点糖渍——显然是跟那半块奶糖一起被塞进去的。

他捏着那张纸币,突然想起张桂芬昨天说的话:“前阵子买菜总觉得钱不对,少了五十,还跟卖肉的吵了一架。”原来钱在这儿。李守拙望着窗外的老槐树,第一次觉得自己那套“拖延术”,就像一场滑稽的闹剧,像个笑话。

第三节:意外之财的涟漪

张桂芬来取风扇时,手里拎着个保温桶,桶沿还冒着热气,就像一个温暖的小太阳。“守拙啊,辛苦你了。”她掀开桶盖,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滚得整整齐齐,散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向人诉说着家的味道。“小宝他妈昨天回来了,说这风扇是她小时候塞了糖,还把我烫头的碎头扔进去了,你说这孩子淘不淘?”

李守拙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正想把那五十块钱拿出来,张桂芬又兴高采烈地说:“更神的是,你修完这风扇,转着转着居然自己抖出五十块钱!”她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币,边角已经抚平了,就像抚平了一段小小的波折。“这是我前阵子藏的私房钱,想给小宝买个新书包,结果忘了塞哪儿了。你说这修理铺,不光能修东西,还能找钱!”

李守拙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看着张桂芬眉飞色舞的样子,突然明白老太太不是在乎那五十块,是觉得这事儿透着股巧劲儿,像是老周在天上跟她开玩笑呢。“碰巧,碰巧。”他挠着头,尴尬地笑了笑,“五十块修理费……”

“给!”张桂芬爽快地递过钱,“这钱花得值!不光修好了风扇,还找着了钱,比中彩票都高兴。”她抱着风扇往外走,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小宝说他的奥特曼卡在收音机里了,改天我给你送过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