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人间烟火原文 > 第70章 断路上的帐篷(第2页)

第70章 断路上的帐篷(第2页)

村民用拖拉机把他们和设备送回村里时,李望舒在颠簸的车斗里,反复翻看测斜仪的数据。越看,她的眉头皱得越紧——一个奇怪的现象让她不安:昨夜滑坡体的三次位移高峰,竟然都出现在狂风减弱的间隙,而不是风力最大的时候。这和她以往的经验完全相反,通常来说,强风会加剧滑坡体的震动,更容易引位移才对。

“这不可能。”她喃喃自语,把红标样本袋举到阳光下。袋子里的土壤呈现出诡异的灰绿色,其中还混着些亮晶晶的细小颗粒,像是某种矿物结晶。她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论文,里面提到过一种叫“蒙脱石”的黏土矿物——这种矿物遇水会剧烈膨胀,体积能增大数倍,干燥后又会迅收缩,是引浅层滑坡的“隐形杀手”,尤其在暴雨后,极易导致山体失稳。

“村长,村里的井水位最近有没有变化?”李望舒突然问正在驾驶座上添柴的村长,语气急切,“比如突然上涨、变浑,或者有冒泡的情况?”

老人的手顿了顿,回头看了她一眼,若有所思:“你不说我还真没在意,大暴雨前三天,村东头那口老井的水就像开了锅似的冒泡,水面上还飘着层白沫,我还以为是龙王显灵呢。”他指了指自家后院,“现在水已经下去半米了,井水还带着股怪味,喝着涩。”

李望舒的心猛地一沉,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脑海里成型。她立刻跳下车,不顾颠簸,快步冲向村长家的后院。井边的石板上还沾着湿泥,她蹲下来,用地质锤轻轻敲下一块井壁的泥土,和红标样本里的灰绿色土壤对比——颜色、质地、甚至混着的亮颗粒,都一模一样!

“小马,快收拾东西,我们必须回断头路!”李望舒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抓起地质包就往门外跑,“这次滑坡不是单纯的雨水浸泡导致的,是地下的蒙脱石层遇水膨胀,把整个山体撑松了!昨夜的狂风只是诱因,真正的危险在地下——如果蒙脱石层继续膨胀,下游的三个村子都会有危险!”

小马的脸色瞬间白了,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还回去?那里随时可能再塌!我们刚……”

“必须回去!”李望舒打断他,眼神坚定,“我们的样本里有蒙脱石的膨胀系数数据,这是判断危险范围的关键。如果不尽快拿到更详细的地下土层数据,等下次降雨,后果不堪设想!”她知道回去意味着再次面对危险,但作为地质工程师,她无法眼睁睁看着村民陷入未知的风险中。

第五节:石头记下的警示

再次回到断头路时,阳光已经穿透云层,照亮了河谷里的碎石堆。李望舒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塌落的边缘拉起警戒线,用红漆在路面上画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旁边用加粗的字体标注着“危险区,禁止靠近,地下蒙脱石活跃”。她的帐篷被当作临时工作台,变形的采样箱敞着口,里面的样本袋按编号排得整整齐齐,每一袋都像是这块土地的“病历”。

“李工,你看这里!”小马在碎石堆深处突然喊起来,手里拿着一个变形的金属盒——是他们昨夜放在帐篷外的备用电池盒。“盒盖上有划痕,像是被什么东西蹭过,边缘还有毛糙的痕迹。”

李望舒走过去,蹲下来仔细观察。电池盒旁边的碎石上,有一串奇怪的痕迹——不是自然塌落形成的,而是类似动物爪印的印记,但比她见过的任何野兽爪印都大,每个爪尖的痕迹都很深,显然是某种大型动物留下的。村长闻讯赶来,看到爪印的瞬间脸色骤变:“是熊瞎子!这附近的山林里有黑熊,去年还伤过采药的人!”

李望舒的后背突然渗出冷汗。昨夜风雨最大的时候,他们光顾着防备滑坡和飞石,压根没注意到周围可能有野兽出没。她想起帐篷外那两块消失的青石,或许不是被风吹走的,而是被黑熊碰倒的——如果当时黑熊闯进帐篷,后果不堪设想。

采样工作在紧张中快进行。李望舒特意用洛阳铲采集了地下一米处的土壤样本,用便携式检测仪现场分析。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她倒吸一口冷气——蒙脱石含量远安全阈值,遇水后的膨胀率能达到oo,这意味着只要再下一场暴雨,整个山体的浅层土壤都可能再次滑动。

“必须马上通知县应急管理局。”李望舒立刻拨通所长的电话,声音在空旷的路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建议立即疏散下游三个村子的村民,启动滑坡预警系统,重点监测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变化!这里的蒙脱石层很可能延伸到了村庄下方,危险还没解除!”

离开断头路时,李望舒把那块三十斤重的青石留在了路尽头,上面用红漆郑重地写着:“蒙脱石活跃区,严禁停留,危险!”小马在石头旁立了一块简易警示牌,用的是他们变形的帐篷支撑杆,上面贴着测斜仪记录的位移曲线复印件,像一条蜿蜒的警示线,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拖拉机驶离河谷时,李望舒回头望了一眼那顶残破的帐篷——它还孤零零地立在断头路尽头,尼龙布上的破洞在风中飘动,像一面坚守岗位的旗帜。她知道,这块被洪水和狂风反复考验的土地,已经用最惨烈的方式,把它的秘密告诉了他们;而她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警告传得更远,让更多人避开危险。

回到研究所的那天,李望舒疲惫地坐在书桌前,却在女儿的作业本里现了一幅画:纸上,一个女人抱着大石头坐在帐篷里,外面有很多飞起来的石头,天空是黑色的,却有一道光从帐篷里透出来,照亮了周围的路。女儿在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妈妈在石头里工作,石头会保护妈妈,妈妈也会保护别人。”李望舒把画小心翼翼地贴在办公桌前,旁边放着那块从秦岭带回来的青石。石头的棱角已经被风雨磨得圆润,却依然沉甸甸的,像一个永远醒着的警钟,提醒着她每一次地质考察背后,都连着生命与责任。

三天后,县应急管理局传来消息:根据她提供的蒙脱石样本数据和滑坡位移曲线,下游三个村子的村民已全部安全疏散。就在疏散完成的次日,一场局部暴雨突袭秦岭余脉,那处断头路再次生大面积坍塌,原本的帐篷位置被碎石彻底掩埋——若当时还有人停留,绝无生还可能。

所长拿着应急局来的感谢信,拍了拍李望舒的肩膀:“你这次立了大功,不仅救了三个村子的人,还为咱们省的暴雨后滑坡预警提供了关键数据。”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围过来,有人指着她桌上的青石和画:“李工,这石头可是你的‘救命石’,得好好珍藏。”

李望舒摩挲着青石表面,指尖能感受到风雨留下的纹路。她想起在断头路的那个夜晚,狂风撕扯帐篷时的绝望,飞石砸落时的心悸,还有现蒙脱石秘密时的急切——那些瞬间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最后都定格在女儿画里那盏帐篷里的灯上。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她轻声说,目光落在窗外,“是那块石头提醒我们做好准备,是村民们的关心给了我们勇气,更是这片土地用它的‘伤口’,教会我们敬畏自然,也懂得守护。”

后来,研究所把那块青石放在了展厅里,旁边配上了女儿的画和秦岭滑坡考察的报告。前来参观的学生们总会围着青石好奇地问:“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的?”李望舒每次都会耐心解释:“它来自一条被洪水冲断的路,见证过危险,也守护过生命。它告诉我们,地质工作者的每一步,都要踩在‘准备’上;每一次冒险,都要为了‘守护’而出。”

再后来,李望舒又去了几次秦岭余脉。那处断头路已经被设为永久性地质监测点,监测仪日夜闪烁着红光,像一双警惕的眼睛。下游的村子里,新修的房屋都避开了蒙脱石活跃区,村民们见到她,总会热情地拉着她进屋喝茶:“李工,要不是你,我们现在还住在危险区呢!”

有一次,她带着女儿一起去村里。女儿指着远处的监测点,兴奋地说:“妈妈,那里就是你搭帐篷的地方吗?石头真的保护了你!”李望舒蹲下来,握着女儿的手,望向那片曾经惊心动魄的土地——如今草木已经重新生长,阳光洒在新修的路上,温暖而安宁。

她想起那块留在展厅里的青石,想起女儿画里的灯,突然明白:所谓“醒着的警钟”,从来不是一块石头,而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责任与善意。就像断头路上的帐篷,看似脆弱,却能在风雨中守护希望;就像那碗蒙脱石样本,看似普通,却能在危机中点亮生路。

往后的每一次考察,李望舒都会带着女儿送的平安符,也会在出前仔细检查装备——她知道,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守护,从来都藏在这些“准备”里。而那些在危险中收获的温暖,那些用勇气换来的平安,都会像青石上的纹路一样,永远留在记忆里,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dududu人间烟火故事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