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家属院的路灯刚亮起暖黄光晕,高玉良乘坐的黑色专车便平稳停在楼下。
刚推开车门,他便瞥见不远处站着的两道身影,脚步微微一顿
——为者正是刚到任不久的省委书记沙瑞金,身旁陪着的是他的秘书白处长。
“沙书记?白处长,您二位怎么过来了?”
高玉良脸上掠过一丝诧异,随即快步上前,热情地伸出手道
“快里面请,外面风大。”
沙瑞金握着他的手轻笑道
“玉良同志,咱们家属院就隔了一栋楼,我这新来的,总得来拜拜山头,和老同事叙叙话嘛。”
白秘书拎着一个简单的礼品袋,紧随其后。
进屋后,高玉良扬声喊道
“吴老师?吴老师?”
卧室门应声打开,吴慧芬走了出来,看到丈夫身后的两人,眼神里满是疑惑。
“怎么了,高老师?”
“快把我那罐最好的龙井拿出来!”
高玉良语气急切,又转头向沙瑞金介绍道
“沙书记,这是我爱人吴慧芬,也是汉大的老师。”
接着又对吴慧芬补充道
“这位是省委沙瑞金书记,还有白处长。”
“沙书记,白处长,快请坐!”
吴慧芬立刻反应过来,脸上堆起得体的笑容,连忙接过白秘书手里的礼品袋道
“您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呀。”
沙瑞金在客厅的沙上落座,目光扫过整洁的客厅,笑道
“吴老师,早就听说您和玉良同志是汉大的模范夫妻,一个搞政法研究,一个教历史,都是有学问的人。我可得感谢你啊,把玉良同志照顾得这么好,让他能安心工作。”
“沙书记过奖了,都是分内之事。”
吴慧芬一边沏茶一边问道
“您二位吃饭了没有?要是没吃,我这就去厨房准备,简单弄几个菜。”
“不用麻烦吴老师,我们吃过了才过来的。”
沙瑞金摆摆手,接过白秘书递来的茶杯,手指摩挲着温热的杯壁道
“听说玉良同志的书房是个宝地,收藏了不少好书,能不能带我们见识见识?”
高玉良自然不会拒绝,起身引路道
“沙书记想看,我当然乐意。”
书房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整面墙的书架摆满了书籍,大多是历史、政法类着作。
沙瑞金走到书架前,目光在一排排书脊上逡巡,最终停留在几册《明史》和《万历十五年》上,伸手抽出一本翻了翻道
“玉良同志很喜欢明史啊?”
“《万历十五年》我也读过,黄仁宇先生的视角很独特。你研究这么深,肯定有不少心得吧?”
高玉良给两人添上茶水,笑着回应道
“心得谈不上,只是闲来无事翻一翻。有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从洪武大帝开国时的励精图治,到万历后期的怠政荒疏,再到崇祯末年的内忧外患,兴衰更替之间,藏着太多道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咱们当干部的,多读读历史,才能少走弯路。”
“说得好!”
沙瑞金合上书本,语气郑重了几分道
“人最难的就是自知。有些干部,官越做越大,权力越来越重,就渐渐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是谁,忘了为谁做事,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拖累了一方百姓,这就是没有以史为鉴啊。”
高玉良心中一凛,明白沙瑞金这话意有所指,微微颔道
“沙书记说得极是,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稍有不慎,就会栽跟头。”
沙瑞金话锋一转,不再绕弯子道
“玉良同志,我听说你之前担任吕州市委书记时,后来调任林城,这里面似乎有些缘由?能不能给我说说具体情况?”
高玉良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