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可堪回首是成语吗 > 齐业坠矣(第1页)

齐业坠矣(第1页)

齐业坠矣

刘义隆眼看着元琦珪持剑而去,“琦珪!琦珪!”怀中的斛律钟也哭着叫奶奶,可惜再叫都是枉然。

元琦珪此时心中只有仇恨,邺城的街巷人来人往,无人去注意这个中年妇人,元琦珪径直到了宫门口,祖珽和刘桃枝一同出来。

“刘桃枝!“元琦珪走上前一剑扫去,祖珽眼睛虽然瞎了,那耳朵分外清明,一听声就缩头一蹲,躲拓跋焘身後去了。

拓跋焘只站着一动也没动,让她一剑从胸前扫过护胄碎地,鲜血透出,元琦珪恨道:“你死前有话说吗?“

拓跋焘淡然道:“夫人杀不了我,我受夫人一剑只当还情。”

“你!“元琦珪还要再刺,祖珽拦说:”夫人莫要自误!要杀将军的不是我们,是陛下!”

“琦珪!”这时刘义隆也抱着斛律钟从身後赶来了,元琦珪眼中噙着泪,黯然收了剑,问拓跋焘:“他生前有什麽话?“

“他说,我的头愿给高王。”

“哈!“听到这句元琦珪竟忍不住笑出来,凄厉的笑,随即泪如泉涌。

刘义隆放下斛律钟,上前扶住她,“琦珪,你怎麽了?“

“他的头愿给高王,我有什麽办法?高纬!”元琦珪先是擡头看天,又茫然四顾,最终上前牵住斛律钟的手。

刘义隆说:“琦珪我们回家吧!”

“家?家在哪里?在河阴?在漳水?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右,上将之子,沈毅之姿,如今满门抄斩,已是家亡。”元琦珪只剩憔悴。

刘义隆看了拓跋焘一眼,“你干的好事!”又向元琦珪说:“你若愿意在京就去我那里住着,你若不愿在京,我立即辞官咱们回彭城。”

拓跋焘抢先道:“我也辞官跟你回去。”

“呸!你做得孽还不够吗?“刘义隆直接骂了回去。

祖珽是个一心权势的人,听到他们要辞官的话,只拦说:“刘兄你莫糊涂,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放着我在这里,你们还怕不升官吗?辞什麽官?”

刘义隆冷哼一声,“我愿给高王当臣子,不愿给高纬当臣子!”

“糊涂了,糊涂了。”祖珽急道:“这宫门口陛下的名讳也是能叫的吗?”

“怎麽不能叫!他也配姓高吗?”拓跋焘看不得别人说刘义隆,先就反驳道。

祖珽不意刘桃枝也能说出这话来,更是急得跳脚,“邪风了,你们是中了邪风了!”

元琦珪向刘义隆和拓跋焘道:“你们都不必辞官,我如今是斛律夫人回不去彭城了。”

刘义隆低了头,拓跋焘上前:“你嫁与我家不就行了。”

“胡说!”刘义隆喝叱一声。

元琦珪平静道:“你一路看我到今天,如果回到当年,你会娶我吗?”元琦珪也不叫师父了,目光直视着刘义隆,等着他的答案,这个陪了她几十年的人,她需要一个答案。

拓跋焘扯了扯刘义隆的袖儿,欣喜道:“你快说啊!”

刘义隆良久才鼓足勇气擡起头,“不会!”

拓跋焘怔了,元琦珪又问:“那为什麽对我这麽好?”

祖珽在一旁听着实在摸不清头脑,拓跋焘也纳闷。

刘义隆回答:“因为我欠你的,欠很多,很多,我配不上你。”

元琦珪点头,已然坚毅:“好,那你现在不欠了。我要去找我女儿了。”斛律皇後已被废为尼。

刘义隆回府将数年宦囊所积全数让人送给元琦珪,上辈子赐钱与潘淑妃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自己,这辈子他愿倾其所有。

朝堂之上祖珽决断国事,独揽中枢,他踌躇满志,决心大刀阔斧改革弊政,整顿吏治,选拔贤才,裁汰冗员,恢复旧制官阶服饰,更想领军,总管内外军事。继而将矛头指向与皇帝近侍,意图肃清君侧,一时朝野称颂。

祖珽暗中指使御史中丞丽伯律弹劾主书王子冲受贿,实则意在牵连穆提婆。陆令萱闻讯大怒,让宦官们不断在高纬面前说祖珽的坏话,祖珽在朝中日渐孤立。

一日小黄门又说祖珽无礼,出入宫禁,败坏宫纪。高纬询问陆令萱的看法,陆令萱装着为难沉默不语,待高纬再三追问,她突然跪地叩首,声泪俱下道:"老婢罪该万死。当初听和士开夸赞祖珽才学过人,以为他是正人君子,故而举荐。如今看来,分明是个奸佞之徒。人心难测,老婢实在该死。"

高纬听了就让韩长鸾去查祖珽。

韩长鸾素来厌恶祖珽,很快便罗织出他假传圣旨丶冒领赏赐等十馀条罪状。

高纬曾与祖珽说不得相杀,只得网开一面,免除其侍中丶尚书仆射等职,外放为徐州刺史。

祖珽请求面圣辞行,韩长鸾命侍卫将他拖出宫门。祖珽是个瞎子衆目睽睽之下狼狈不堪,还是拓跋焘看不过去,上去扶了一把。

此时刘义隆已经辞了官,拓跋焘辞官高纬怕没人保护自己只是不许,刘义隆便与祖珽一道回乡。拓跋焘放不下刘义隆要弃官同他一起走,刘义隆阻止说:“你在京也有个人看顾琦珪,不必跟我回去。”

拓跋焘只得做罢,他想得不是元琦珪,而是弄几个银钱回乡好让刘义隆过好日子。

不想让刘义隆刚刚回到徐州,就闻陈军大举伐齐,连克合州丶淮阳丶新蔡丶淮北丶吴明彻又以十万大军围寿阳。

高纬准备前往晋阳,崔季舒和张雕等大臣商议後认为:"现在寿阳正被围,大军在外,此时朝廷与前线之间的军情命令传达都需要节度。况且民间百姓看到皇上往北走,会误以为是畏惧南陈入侵而逃跑。如果不加以劝阻,恐怕会引起民心恐慌。"于是崔季舒丶张雕就联络随驾的文官们联名上书劝谏。当时朝中权贵赵彦深丶唐邕丶段孝言等人意见不一,崔季舒与他们争论不下,事情悬而未决。

这时韩长鸾突然对高纬说:"这些汉官集体联名上书,表面上是劝阻陛下去晋阳,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密谋造反,应该严加惩处。"十月二十三日,高纬将所有在奏章上署名的官员召集到含章殿,当场处死了崔季舒丶张雕丶封孝琰以及散骑常侍刘逖丶黄门侍郎裴泽丶郭遵等人。他们的家属全部被流放北方边境,女眷被发配到奚官为奴,年幼的男孩被施以宫刑,家産全部没收充公。

赵彦深私下向秘书监源文宗请教对策:"吴明彻如此猖狂,都打到这地步了。你曾任秦丶泾二州刺史,熟悉江淮情况,现在有什麽办法抵御?"

源文宗回答:"朝廷不会把精锐部队多给将领,派个几千人根本是送死。尉破胡的为人您也知道,他打败仗是迟早的事。朝廷对淮南的防御太轻视了。依我之见,不如专门委派王琳,让他在淮南招募三四万本地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能拼死效力,再派老将领兵驻守淮北,这样足以固守。"

赵彦深叹息道:"你的计策确实高明,但我费尽口舌争论十天,朝廷也不会采纳,时局到了这个地步,还能说什麽呢!"两人相对流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