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48首……
四人去吃粥底火锅,吃完身上没有火锅味,不会影响到曲嘉楹的新裙子。
她在餐桌上就讲了裴女士的邀请。
“这次去了是不是就大概率能获得那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使用权?”闫铮都激动起来了。
向旻反而有些不相信:“也不一定吧?”
“那干嘛要找嘉楹?她们怎麽不去找其他更有名的人呢?”闫铮反驳。
向旻被说服了,也积极加入了讨论。
说的正热闹,乐逸突然开口道:“我就不去了。”
曲嘉楹放下筷子,看向乐逸。
乐逸斟酌道:“我不是对你去参加有什麽意见,但是我不去。”
曲嘉楹直到吃完饭,单独拉着乐逸出来才问道:“你上次就不想去,到底是为什麽?”
曲嘉楹跟他们三个人相处久了,也发现了些许东西。
有些东西他们没法在同性面前讲或者直接讲出来,但还是可以和她说的。
她一边觉得好笑,一边觉得观察这件事有点意思。
乐逸认真解释道:“这是是特供的表演。”他虽然偶尔有些迷茫,会怀疑自己弹琴到底是为了什麽,但他很清楚自己不想给什麽人弹琴。
曲嘉楹其实完全理解他的想法,可是她劝道:“但最初你还是要先加入其中,再说这些。”
“可你现在的方向也不是完全加入。”乐逸尖锐地指出道。
曲嘉楹一下就生气了,她也不想再多说什麽了,气呼呼地去练琴了。
可等她静下心练完琴,回过神再重新思考,她的生气一半是对自己的,还是无法确定自己走的这条路完全没问题。
曲嘉楹认识小星和大维後也有新的困惑,演奏经典作品和创作新作品,哪一种才是更好的?
她也困惑,在作曲的人眼里又是什麽样子的,跑去问向旻。
向旻吸取了戏曲和民乐的东西,采用了它们的音调,节奏,音色,力度,但整体还是用西方乐器,所以听上去不会很怪,他关注民族音乐,但不代表他会全盘使用,刻意去打族裔这张牌,创新更多在本质上,和声,分句,结构上面。
“本质上音乐是种语言,我作曲的时候感觉像移民作家创作,敏感的人其实会对语言更敏感。”向旻说道。
曲嘉楹反应过来,为什麽自己音乐还不错,因为她语言天赋好,什麽外语都能轻松上手。
“但我还是想写只有我能写出来的作品,我想写你,想写我的母亲,这是我的人生经验,这是我现在想表达的东西,不过未来我没法保证别人是怎麽评价的。”向旻轻笑道。
快到期末了,曲嘉楹已经拿到《绿夜》第一乐章的总谱和校交响乐团一起排练,她对比着去年还有今年的其他作曲系作品,向旻的才能确实很突出,创新融合的同时很好听,还有让人记住的旋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算现在的作品还很青涩,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向旻作品的第一个演奏者,她的演绎和谱子并不完全一样,难道她不是在创造吗?
对经典作品几乎每个演奏者都会重新演绎,难道这和创作新作品有多大的区别?
这就是演奏者的悖论,不像影视或近现代的音乐作品,它有最初的模版,翻拍和翻唱总是不如意,可他们只有谱子,没有声音,不知道几百年前的作品是什麽样子,所以才有了无限可能。
曲嘉楹自己对创作没多少兴趣,但她还是很想多和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合作的,她很喜欢不同乐器的声音共鸣时构成的空间感。
但是让她用电小提琴还是算了。
至少目前还做不到。
曲嘉楹拒绝小星递过来的设计精巧的白色电小提琴:“骂我保守都行,我真没法用它。”
大维连忙解释道:“我理解你的想法,但音乐节的舞台是敞开的,和音乐厅的封闭不一样,音乐厅的墙壁都是特意设计能聚音的,可是音乐节就在室外,就算用麦克风,扩音效果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