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洪荒万符之祖是谁 > 第270章 文明符种悟真意仓颉造字启新历(第1页)

第270章 文明符种悟真意仓颉造字启新历(第1页)

晨光落在营地中央,玄阳仍盘坐原地,掌心朝上,拂尘横于膝前。他并未动,也未睁眼,但体内灵根已悄然流转,太极之意如溪水缓行周身。昨夜布下的安神符纹仍在大地下延伸,与人心相触,与地气相融。一名孩童用露水画出的圆圈早已干涸,可那歪斜的痕迹却像一道引线,牵动了他识海深处某处沉寂已久的共鸣。

他忽然察觉,那并非模仿,而是回应——一种源自血脉本能的呼应。

玄阳缓缓睁眼,目光平静扫过四周帐篷。九黎族人已开始新一日的劳作,有人挑水,有人修补篱笆,动作沉稳,眼神清明。没有谁再跪拜虚影,也没有谁低声念诵外来咒语。他们只是活着,用自己的手,自己的脚,自己的心。

这便是道。

他闭目内观,识海中万灵拂尘轻轻一震,通天箓无声展开,一道微光自混沌深处浮现:符不只是破幻之刃、护阵之墙,它还能承载记忆,传递智慧,标记时间。一字一句,皆可成道;一笔一划,皆能载理。

“文明符种……”四字在他心中缓缓凝实。

不是将符法强授凡人,而是让符的根本,如种子般埋入血脉。不显于外,却能在日后听言、见形、习事之时,自然感知天地之序,亲近大道之音。

此法若成,符道便不再局限于仙圣之流,而能随人族行走四方,代代相传。

但他亦知,此举非同小可。符为天地言语,轻传则乱,妄授则劫。若无根基,易被邪意篡改;若无引导,终成无根浮萍。

正思量间,眼角余光掠过一处岩壁。一名少年蹲在石前,手持石片,正临摹地上那个孩童画过的笑脸。线条稚嫩,却有灵性跃动。少年双目异于常人,瞳中有重影叠现,仿佛能看透表象,直视纹理本源。

玄阳认得他。

这几日,他曾见这少年仰观星轨,俯察水流,以指尖描摹飞鸟振翅的弧度,记录野兽奔走的节奏。他所记并非故事,而是规律。他不懂符,却已在用另一种方式,试图解读天地。

此人,正是播火之人。

玄阳起身,拂尘轻扫地面。尘尾划过之处,九道微光自土中升起,凝而不散。他双手结印,灵根共鸣,将九枚极简符文逐一析出——日、月、山、水、火、风、田、人、生。每一笔皆无繁复变化,却蕴含最原始的法则意蕴,如同婴儿初啼,虽不成句,却已有声。

这不是用来施展术法的符箓,而是“原型”。

是符之始,是道之初。

他双手缓缓下压,九符沉入大地。光芒如根须蔓延,悄无声息渗入营地各处居所之下。凡饮此地之水、食此地之粮者,血脉深处都将潜藏一丝感应。不能立刻施符,也无法御敌,但当他们日后听到“火”字,会比旁人更懂燃烧的意义;看到“田”字,会自然明白耕作的秩序。

这便是传承的。

无形,无声,却深植于生活本身。

玄阳收手,气息平稳。天地未动,无雷无劫。他知道,自己并未违逆天道,而是顺应了它的另一面——道不在高天,而在人间烟火之中。

他缓步走向那名少年。

少年正专注刻画一只奔跑的鹿,石片划过岩壁,出细微声响。他眉头微蹙,似在思索如何用最简线条表达度与力量。直到玄阳停在他身后三步处,他才察觉,猛然回头。

两目相对。

玄阳不语,只抬手一点,一道符光没入岩壁。

刹那间,那幅刻痕微微震颤,仿佛活了过来。鹿影一闪,竟似腾跃而出,蹄声隐隐可闻,尘土似在飞扬。少年瞪大双眼,不由后退半步,手中石片几乎掉落。

“你画的是形。”玄阳开口,声音不高,“而我要你写的,是意。”

少年怔住,呼吸微滞。

玄阳屈指一弹,空中浮现三字虚影:天·地·人。

三字无墨无笔,却自有气象流转。一字一界,浑然天成。天覆其上,地承其下,人居其中。无需多言,少年已觉胸中豁然开朗。

“文字不必像物,而应通心。”玄阳道,“今日你刻石,明日万人读;今日你写意,明日万世传。”

少年嘴唇微动,似想说什么,却不出声。他低头看向自己手中的石片,又抬头望向那三字虚影,眼中渐渐泛起水光。

他忽然单膝跪地,随即整个人伏下,额头轻触岩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