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阳站在云台边缘,风从南面吹来,带着地脉深处符纹复苏的震颤。他没动,也没有再去看掌心。那道淡痕已经沉入皮肉之下,像一道被岁月掩埋的旧刻。他知道,符阵不在了,或者说,它已经不再需要“存在”这个形式。它成了呼吸的一部分,成了心跳的节律,成了山石开裂、草木萌时自然生成的纹路。
可就在这圆满之际,眉心忽然一滞。
不是痛,也不是冷热,而是一种“隔”。仿佛天地之间有某道门闭上了,任他如何感知,都触不到更远的法则核心。他抬头,望向苍穹,那里没有云,也没有光,只有一层看不见的膜,将他的道意挡在外面。
这不是魔神的手笔。
是天道本身。
他刚想深探,三道气息已破空而至,无声无息地落在云台四方。老子踏紫气而来,衣袍不动,目光落在玄阳身上,似看透了他方才所感。通天教主一步跨出虚空,肩上青锋未出鞘,却已有剑意流转,扫过昆仑地脉,察觉到符纹与天地同频的异象,嘴角微扬。元始天尊立于东侧石台,袖手而立,神情未变,可眼中有一丝审视,缓缓压下。
四人相对,无言。
良久,老子开口:“你已化符为道。”
声音不高,却如钟鸣落谷,回荡不息。
玄阳低头,不答,也不行礼。他知道这一句不是夸赞,而是确认。确认他走到了某个临界点——道成于内,却未证于外。
老子继续道:“符载万理,形虽异,意归一。你以符文为言,述天道之默,与太极何异?与剑心何别?与庆云何殊?”
通天教主轻笑一声:“你师尊说得明白。符即心迹,道即行止。他画的是符,走的却是正路。何来异类之说?”
元始天尊终于开口,声音沉稳:“道无正邪,然法有统序。洪荒万道,皆由天道亲授,圣人立教,方得传续。符道虽通玄,却无承统,无听道之历,无受法之名。天地法则,本能排斥未入正流之途。”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玄阳:“你可愿往紫霄宫听道?”
玄阳抬眼。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被推向天道正统的门槛。不是靠战,不是靠悟,而是被三清共同推举,以“证道”之名,入紫霄宫。
老子看着他,缓缓道:“听道非享荣,亦非授法。鸿钧讲道,不传术,不论技,只为‘验道’。若你之符,能截天意,能合天心,天道自认。若不能……”
他没说完。
可意思已明。
符道若不能被天道接纳,便永远是“异类”,哪怕它已化入天地,哪怕它已与万物同频,也终究无法立教,无法传法,无法真正载道。
通天教主拍了拍玄阳肩头:“去吧。”
这一掌不重,却带着一股力道,像是把某种重量压了上来。他接着道:“我讲‘一线生机’,你讲‘万符归宗’,说到底,都是在天道缝隙里走出自己的路。如今你已走到门口,推不推,得看你。”
玄阳沉默。
他知道这一去,不是简单的听讲。紫霄宫中,诸圣齐聚,天道垂鉴,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道劫的引信。他刚破“守攻”之限,刚入“化符”之境,根基未稳,便要直面天道审视。稍有偏差,不只是道基崩毁,更可能引来法则反噬,彻底断绝符道传承。
可若不去……
他低头看向脚下。
云台石缝中,一道符纹正缓缓生长,顺着地脉南延。五百里外,断塔遗址的岩层里,倒写符文的残渣仍在被新生符脉一寸寸挤碎。这不是靠力量碾压,而是靠“存在”本身覆盖。就像光驱暗,不是打的,是照的。
可这光,照得再远,也照不进紫霄宫。
元始天尊看着他,语气不变:“你若不去,符道终是野路。天地可容你一人,却不会容下一个道统。”
老子补充道:“罗睺败退,非因你强,而因他尚未准备好。你越近大道,他越要毁你。下一次,不再是蚀道之基,而是直接断你道途。紫霄宫听道,是你唯一正名之机。”
玄阳明白了。
这不是选择。
是必行之路。
他缓缓抬头,目光依次扫过三清。老子神色淡然,通天教主眼中含着期待,元始天尊则依旧冷静,可那冷静中,已多了一分认可。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如刻:“弟子,愿往。”
话音落,天地未动,可昆仑上空,一道紫气自东而来,缓缓凝聚,不落于人,不显于物,却偏偏让人感觉到——它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