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濛濛杂花垂什么意思 > 宁王李贽 他并未告诉我他不再是宇文(第1页)

宁王李贽 他并未告诉我他不再是宇文(第1页)

宁王李贽他并未告诉我,他不再是宇文……

徐菀音窗外有棵荔枝树,记得世子爷离开时,那树的枝头好似刚冒出了些赤铜色的新叶,硬梆梆地卷着,像一簇簇收敛的小箭镞。

过了一阵,郁林的雨水越来越稠密,待荔枝花儿开败後,不知何时,已见一颗颗豆粒般的青白色小果儿。

一日若兮开窗,乍见来了一只松鼠,在那枝头荡漾着,怀里抱了一颗果子啃得汁水淋漓。若兮心疼荔枝果儿,忍不住要赶了那小家夥走,被徐菀音止住。

她昨夜才见了这只松鼠,它在她窗外叩出声响,惊得她一下子蹦起来,抢过去开窗……便如世子爷离开那夜,她去给他开窗一般。

时日如梭般急划而过,转眼间,那荔枝果已长到小儿拳大,青皮透出薄红,沉甸甸压弯了枝桠,险些要探进窗内。午後急雨乍歇,饱满的果壳上滚着水珠,日光一照,似无数金珠在红绡帐里跳动。

徐菀音坐在窗下写信,她忽的搁下笔,探手出窗,掐下一枚最红的荔枝。指甲掐破糙壳,沁出汁液染红了指尖,像蘸了胭脂。

她正给她的阿哥回信,却并不知能将那信送往哪里。

世子爷离开的这两月里,她已收到他十来封信。

先前几封是驿丞送来的。

到第二个月时,送信人换作了个佩刀的习武之人,她从那封信中知晓了,她的阿哥竟派了二十名暗卫到郁林来,就在都督府近旁的街巷内一所院落,扎了个暗卫营。

她後来也知道了,宇文贽回京後,很快竟成了皇长子“李贽”。

皇帝昭告天下:

大皇子殿下李贽,幼时因故被寄于忠良之府,得镇国公宇文璧将其视如己出,二十载呕心沥血,教以文韬武略,育其忠孝之志,终使麒麟儿不致蒙尘。如今宇文爱卿薨逝,特追封其为“忠义武王”,谥号“襄烈”,配享太庙,永受春秋祭祀。赐丹书铁券,宇文一族,永享国恩,以彰其旷世勋劳。

皇长子李贽,天资英毅,雄略类朕。虽长于公府,而龙章凤姿不改。近年统军征伐,战功赫赫,威震寰宇。此乃天意不绝朕之胤嗣,亦忠臣苦心不负苍天!

即日起恢复其皇长子身份,重归玉牒,序齿列名。另,因其功在江山,德孚衆望,特加封为“宁王”,赐九旒冕服,金册金宝,授京畿大都督职,节制畿内诸军,永镇京师,匡扶社稷。

此番昭告,直令天下同叹,曰,忠臣之功,天地可鉴;皇子之归,山河共庆。

徐菀音是从父亲徐渭带回府的“誊黄”上,如此清楚地看到自己唤作“阿哥”的那人,是如何变为皇长子殿下丶宁王李贽的一应细节。

郁林都督徐渭徐大人,和全国各个道丶州丶县的所有行政长官一样,经历了长达五日的候使迎旨丶接旨散黄的隆重仪程。

先是八百里加急的报信快马飞驰入城,通知地方长官,“有中使奉天诏将至,速备香案仪仗,迎候天使!”

显见得,皇帝欲通过最高规格之仪式,最快速度丶最广范围丶最具权威地,将此天大的讯息传至各地,杜绝任何猜测和谣言,为皇长子立身正名。

两日後,宣诏使团浩然而至,队伍从城门至都督府,一路鼓乐齐鸣,沿路早有都督府召集的迎候使团的百姓,跪伏于路旁,场面极其肃穆威严。

使团终至都督府前的广场,由正使手持旄节,于早已设好的香案前,面对徐渭率领的阖府属官丶当地士绅,朗声宣读诏书全文。

徐渭跪伏在地,听那正使以特殊的宫廷腔韵,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地念诵皇帝诏书。惊悉两月前护送女儿菀菀来到郁林丶在那郁林驿悄然留驻了几日丶始终未能获得自己首肯至徐府中拜见的宇文世子,如今竟成了皇长子殿下,加封宁王。

刹那间,徐大人额头上涔涔汗涌,惊悔惶恐,心知自己已在无意间,将那宁王得罪得狠了。

于是,便在设宴款待完宣诏使团,并赠送“程仪”将之恭送返京之後,速速令人誊抄诏书于黄色纸张之上,于都督府衙门外丶及郁林各州县张榜公布,即为“散黄”。自己则赶紧取了一张誊黄,回到家府之中,将那天子诏书展给女儿菀菀看。

徐菀音也是惊讶。她前两日从暗卫老左递来的信中得知,她的阿哥已接了皇差,去往营州丶松漠一带平乱,信中殷殷叮嘱,望菀菀莫要受任何消息的影响,只安心在家中候他,阿哥打完平乱之战,便会想法子先来看她……云云,竟是毫无“皇长子”丶“宁王”等说辞。

那麽他希望自己“莫要受任何消息影响”的意思,便是莫要受这天子诏书的影响麽?徐菀音闷闷地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