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细雨初歇,薄雾如纱,笼罩着百花苑。那些不畏严寒的珍品花卉,如“雪塔”茶梅丶“玉蝶”梅瓣水仙丶以及几株反季绽放的淡紫色“西府海棠”,在氤氲水汽中更显冰肌玉骨,清艳不可方物。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与冷冽的花香,沁人心脾。
这日午後,苑中“听雪轩”内却是暖意融融,笑语盈盈。原是黛玉见园中冬景别致,起了诗兴,提议起个“消寒诗社”,衆姊妹纷纷响应。探春雷厉风行,当即定了社日,宝钗细心,备下了上好的“梅花雪水”并“龙井”香茗,湘云则嚷嚷着要行个新鲜酒令。
听雪轩临水而建,四面皆是宽大玻璃窗,窗外一树老梅斜逸而出,枝干遒劲,疏影横斜,已有几朵嫩黄腊梅悄然绽放。轩内设着暖炕,炕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并各色果碟。地当中放着一个黄铜大火盆,炭火烧得正旺,偶尔爆出一两声轻微的噼啪响。
黛玉穿着月白绣折枝绿萼梅的缎面出风毛斗篷,里面是浅紫绫袄,越发显得弱质纤纤,却因兴致颇高,苍白的脸颊上难得有了一丝红晕。她正执笔沉吟,对着窗外梅景,酝酿诗句。
宝钗依旧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比甲,端庄娴雅,在一旁缓缓研墨,偶尔擡眼看看衆人,嘴角含笑。
探春穿着石榴红缕金百蝶穿花锦缎裙,外罩一件石青刻丝灰鼠褂子,神采飞扬,正与湘云争论酒令规矩。湘云今日穿了件大红猩猩毡斗篷,衬得她面若朝霞,声如银铃,说到兴奋处,几乎要手舞足蹈。
迎春安静地坐在炕沿,手里捧着一个暖炉,看着姐妹们说笑,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惜春则独自坐在窗边一个蒲团上,面前小几上摊着一本佛经,却并未翻阅,只静静看着窗外寒梅,不知在想些什麽。
怜春今日穿了一件新做的杏子黄绫袄,系着湖色秋香色双环四合如意縧,打扮得比平日鲜亮些。她并未参与争辩,只含笑看着,偶尔吩咐晴雯添些炭火,或是让小丫头去小厨房看看新做的梅花糕可得了。
“有了!”黛玉忽然眼眸一亮,提笔便写,手腕轻悬,一行清丽簪花小楷便落在纸上。衆人围过去看,却是一首七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好!真好!”宝钗率先赞道,“‘疏影’丶‘暗香’二字,尽得梅花神韵!林妹妹此诗,清雅脱俗,当为今日魁首!”
探春也笑道:“果然好诗!只是这‘霜禽’丶‘粉蝶’,冬日里却是不多见,妹妹是想到了来年春日麽?”她打趣道。
黛玉抿嘴一笑,略带羞涩:“不过是借物抒怀,三姐姐又来挑我字眼。”
湘云急道:“你们且慢夸,我的诗也有了!”她抓起笔,不加思索,唰唰写下一首,却是活泼泼的:
“昨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
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虽略显直白,却充满生活气息,也别有一番趣味。衆人皆笑,说她是个“实话实说”的诗人。
正当姐妹们品诗论句,其乐融融之际,安娘子悄悄进来,在怜春耳边低语了几句。怜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对衆人道:“诗社暂且歇歇,有桩喜事要说与大家听。”
衆人都好奇望来。怜春笑道:“是尤三姐姐和柳公子的事。他们二人,历经波折,如今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欲做个主,择个吉日,在苑里为他们把婚事办了,大家觉得如何?”
原来,尤三姐与柳湘莲自那日被怜春救下,解开误会後,柳湘莲深感尤三姐刚烈痴情,悔恨交加,郑重赔罪,并表明心迹。尤三姐见他确是真心,又感念怜春恩德,便也放下了心结。两人在百花苑住下後,柳湘莲帮着贾环在外打理些事务,为人沉稳可靠,尤三姐性子也收敛了许多,与姐妹们相处和睦。怜春冷眼旁观,觉得时机成熟,便与探春丶宝钗商议,欲成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