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重生后欢喜 > 第61章 唇枪舌剑暗度陈仓(第1页)

第61章 唇枪舌剑暗度陈仓(第1页)

敦亲王请求巡视西北的奏折,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冷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支持者以“稳固边防、安抚军心”为由,言之凿凿;反对者则痛斥其“包藏祸心、觊觎军权”,措辞激烈。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将年世兰案引的余波彻底引向了前朝权力的争夺。

皇帝高坐龙椅,面色沉静地听着下面的争论,指尖却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显露出内心的波澜。

他何尝不知敦亲王的野心?

但西北局势确实微妙,年羹尧旧部盘根错节,若处理不当,恐生变故。派敦亲王去,是纵虎归山;不派,又恐真如其所言,军心不稳。

退朝后,皇帝独留了几位心腹重臣在养心殿议事,其中也包括了沈眉庄的父亲,一向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吏部侍郎沈自山。

“众爱卿,对敦亲王所请,有何高见?”皇帝摒去左右,开门见山。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沉默。最终还是沈自山率先开口,他声音沉稳,不带丝毫谄媚:“皇上,臣以为,西北军务关乎国本,确需慎重。”

“敦亲王身为皇叔,主动请缨,其心可嘉,但其过往行事,亦不免令人疑虑。眼下年氏案未完全查明,若此时让亲王离京掌兵,恐非万全之策。”

另一位老臣附和道:“沈侍郎所言极是。老臣以为,可派一稳重干练、对皇上忠心不的将领前往整顿,同时加强京城防务,以防不测。”

皇帝不置可否,目光扫向其他人。

有人支持派遣敦亲王以安其心,也有人建议另选良将。争论半晌,未有定论。

皇帝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此事容朕再想想。你们都退下吧。沈爱卿留一下。”

待众人退去,殿内只剩下皇帝和沈自山。

皇帝走下御座,语气缓和了许多:“沈爱卿,方才人多口杂,朕想听听你的实话。你觉得,年世兰一案,是否还有隐情?”

沈自山心中凛然,知道皇帝这是将前朝后宫联系在了一起思索。他谨慎答道:“皇上,后宫之事,臣不敢妄议。”

“但臣以为,黄规全徒弟死得蹊跷,冷宫流言又起,这些都说明案件背后或许并不简单。”

“皇上圣明烛照,细加查证,必能水落石出。”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西北之事,臣还是那句话,稳定压倒一切。无论派谁去,确保军权牢牢掌握在皇上手中,才是根本。”

皇帝深深看了沈自山一眼,点了点头:“爱卿忠心可鉴,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沈自山的话,虽未明指敦亲王,但“稳定”和“军权在握”这两个核心点,无疑深深触动了皇帝。他不能冒险让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人,染指军队。

而就在前朝为西北之事争论不休时,后宫之中,另一场“暗度陈仓”也在悄然进行。

钟粹宫内,年玉柔的“病”渐渐“好转”,偶尔能在宫女搀扶下到院中散步。

这一日,太医前来请平安脉,来的正是太医院一位姓赵的太医,此人医术平庸,却最是懂得察言观色,攀附权贵。

诊脉过后,赵太医照例说了一些“胎象渐稳,仍需静养”的套话。

年玉柔让贴身宫女取来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塞到赵太医手中,柔声道:“有劳赵太医近日辛苦。本主身子不便,宫中又多有闲言碎语,心中实在不安。这点心意,还请太医笑纳,日后本主,还需太医多多照拂。”

赵太医捏着荷包的重量,心中狂喜,脸上却做出惶恐状:“小主言重了,这都是微臣分内之事。”

年玉状似无意地叹息道:“说起来,本主与那废妃年氏,虽同出一族,却从未有过深交,如今她犯下大逆之罪,连累本主也遭人猜忌,真是……唉。也不知她在冷宫中,是何光景,可曾悔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