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荆棘原型 > 第376章 口红画的太阳还没干(第1页)

第376章 口红画的太阳还没干(第1页)

清晨的光斜斜地切进客厅,像一把钝刀缓缓剖开昨日残留的余温。

林野坐在床沿,盯着自己的左手——那道横过手背的红痕已经淡了,边缘模糊,像是被水洇过的血迹,又像一道褪色的记忆。

她没去洗,也没拍下来。

不是不想留,而是忽然觉得,有些东西一旦被记录,就不再属于当下。

那是母亲用口红画的太阳。

昨晚她整夜未眠,看着周慧敏在床头翻找那支正红色口红,动作执拗得像个孩子。

那支她小时候偷涂被扇耳光的口红,那支曾象征“不许美”的禁忌之物,如今却被母亲攥在手里,眼神里竟有几分近乎虔诚的期待。

她指着林野的手,又指了指自己干裂的嘴唇,手势笨拙却坚定。

林野忽然懂了。

她把口红递过去,任由那只布满老年斑的手颤抖着抬起,在她手背上重新描摹。

线条歪斜,不成形状,像幼儿涂鸦,可一笔一划都认真得令人鼻酸。

没有言语,没有训诫,也没有往日那种高压审视下的窒息感。

那一刻,林野没有想起钢琴前断裂的指甲,没有想起日记本燃烧时刺鼻的焦味,甚至忘了自己曾恨过这个人。

她只记得,这抹红,是童年唯一被允许的“美”。

小时候每次考级拍照,周慧敏都会给她涂一点口红,说:“别人要看的,得体面。”那是她第一次知道,“体面”和“疼爱”可以长得一样,却从来不是一回事。

但现在,这支口红不再是规训的工具,而成了某种笨拙的靠近——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退行至情感本能后,仅存的表达方式。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江予安的名字。

“今天要不要带便携录音笔过来?”他的声音低缓,像春日里融雪的溪流,“新展主题是‘无声的对话’,我想录一段你们日常的互动,哪怕只是沉默也好。”

林野望着窗边的母亲。

周慧敏正低头摆弄那台老旧的拍立得相机,是林野前些日子从阁楼翻出来的。

她反复按着快门,却始终不装胶卷,只听那清脆的“咔嚓”声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

一下,又一下,仿佛在捕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不用了。”林野轻声说,目光落在母亲微微晃动的肩线上,“展可以没有声音。”

挂断电话后,她起身拉开抽屉,取出家中最后一台备用录音笔。

黑色外壳,金属按键,曾是她收集世界疼痛的容器。

这些年,她录下陌生人的哭诉、读者私信里的绝望、医院走廊的啜泣,甚至偷偷录过父亲抽烟时那一声声压抑的叹息。

她以为这些声音能证明她的痛真实存在,能让她在无数个崩溃的夜里确认:“我还活着。”

可现在,她拧开电池仓,取出两节五号电池,轻轻放进装旧磁带的铁盒里。

盒子底部压着一卷未命名的母带,标签早已脱落——那是她十年前录下的第一段独白:“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痛了……是不是就不再是‘我’了?”

她合上盖子,把空了的录音笔放在书架最顶层,和其他坏掉的设备堆在一起。

原来真正的静默,不是设备关闭,而是内心不再渴求“被听见”。

周慧敏突然站起身,攥着钥匙在门口转圈,嘴里喃喃着什么,词句破碎不成章。

林野没问她要去哪儿,也没试图纠正她的混乱。

她只是走过去,帮她系好围巾——那条洗得白的羊毛围巾,还是林野大学时寄回家的礼物。

她牵起母亲的手,掌心粗糙而微凉,却莫名让人安心。

她们下了楼,走进初春微寒的街巷。

阳光稀薄,风还带着冬的余韵,吹得路边梧桐的新芽轻轻打颤。

她们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熟悉的菜市场,绕过那家总放邓丽君老歌的修鞋铺,走过林野中学时每天必经的天桥。

一个小时后,脚步停了下来。

面前是一家早已倒闭的老照相馆,玻璃门紧闭,贴着泛黄的价目表:“儿童写真元起”“才艺比赛照立等可取”。

油漆剥落的招牌上,“微笑影像”四个字只剩“微笑”还依稀可辨。

林野蹲下,掏出手机打开电筒,光束照进昏暗的店内。

积灰的柜台、倾倒的椅子、墙上挂着一幅裂开的全家福镜框——一切都被时间封存。

“妈,”她指着柜台,声音很轻,“你当年就坐那儿等我。”

周慧敏没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那道光。

然后,她忽然抬起手,指尖轻轻碰了碰玻璃门,留下一个带着口红印的掌纹,鲜红如初升的太阳。

公交车站就在十米外,站牌锈迹斑斑,候车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老人。

林野扶着母亲慢慢走过去,让她坐下。

她站在一旁,望着远处驶来的车影,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平静——仿佛走了半生荆棘路,终于踏上了某段无需言说的归途。

就在这时,周慧敏的身体忽然轻轻一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