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岁时 > 第3章 选修课的意外重逢(第2页)

第3章 选修课的意外重逢(第2页)

“我是陆时砚。”他开口,声音比那天在花园里更低沉几分,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这学期由我来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认识自己的学生。当他的视线落到第三排时,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苏念心里一紧,下意识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耳尖却不争气地烫。

“课程要求在教务处网站有详细说明。”陆时砚继续说道,语气平稳却自带威严,“我只强调两点:迟到三次取消考试资格,作业抄袭直接挂科。”

几句话简洁有力,气场全开。苏念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突然有些后悔——这哪里是“有耐心”,分明是位气场强大的严师。

她注意到教室里静得落针可闻,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一个字。就连旁边那位刚才还滔滔不绝的历史系女生,此刻也正襟危坐,手中的笔已经准备好记录。

陆时砚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物质文化史”四个大字,他的板书苍劲有力,与那份矜贵的气质形成有趣的反差。

“本学期我们将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展。”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物质文化史研究的不只是器物本身,更是通过这些器物,去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他开始讲授第一节课的内容,从仰韶文化的彩陶讲到良渚文化的玉琮。令人惊叹的是,每一个知识点他都信手拈来,既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不乏生动的趣闻轶事。

当他讲到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时,不仅详细讲解了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还讲述了考古现过程中的趣事。当他展示良渚文化玉琮的图片时,更是从玉料的开采、加工讲到纹饰的象征意义,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人制作和使用这些器物的场景。

苏念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连笔记都忘了记。她从未想过,冰冷的历史文物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陆时砚的讲课方式深入浅出,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她完全沉浸其中。

“玉器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陆时砚拿起一支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玉璧图片,“《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器不仅是祭祀的礼器,更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教室,这次准确地落在了苏念身上:“请问后排那位同学,你认为为什么古人会选择玉作为礼器的主要材料?”

苏念猛地回过神,现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她慌乱地站起身,大脑一片空白。余光瞥见林薇在另一边拼命使眼色,却完全无法理解她的意思。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因、因为玉很珍贵?”她不确定地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这个回答让她自己都觉得幼稚,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陆时砚微微颔,示意她坐下:“这是一个因素,但不全面。”他的语气平静无波,听不出是满意还是失望,“玉之所以成为礼器,不仅因为其稀有性,更因为其物理特性与古人的哲学观念相契合。”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仁、智、乐、忠”四个字,然后解释道:“玉的温润质感象征仁德,其坚硬质地象征智慧,其清脆声音象征乐律,其瑕不掩瑜的特性象征忠贞。正如《礼记》所言:‘君子比德于玉焉’。”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苏念,这次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这位同学,你是美术系的吧?不妨从审美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苏念再次站起身,这次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认为玉器的美感在于它的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比如刚才展示的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不仅符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上的神人兽面纹饰更反映了良渚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她越说越流畅,美术生的专业素养让她对形态和纹饰有着独特的敏感度:“这种将哲学观念物化为具体器物的能力,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髓所在。”

教室里一片寂静,苏念的心沉了下去,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然而下一秒,陆时砚的唇角微微上扬:“很好的见解。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物化,这正是物质文化研究的核心。”

他转向全班同学:“我们研究古代器物,不仅要看它是什么,更要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每一件文物都是古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接下来的课堂上,陆时砚多次引用了苏念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释。苏念注意到,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让她想起了人民日报曾经表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其中强调:“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激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陆时砚的教学方式,恰恰体现了这一理念。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下课铃响起时,苏念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氛围中。她从未想过历史课可以如此引人入胜,那些冰冷的文物在陆时砚的讲解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不仅能了解过去,更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刚才表现不错嘛!”旁边的女生碰了碰她的胳膊,“陆教授很少在第一节课就表扬学生的。看来他对你印象很好哦。”

苏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却泛起一丝甜意。她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尽快离开教室,以免再次与陆时砚正面相对。她的动作有些慌乱,笔记本和笔散落一地。

然而就在她拿起背包时,一支笔从笔记本中滑落,滚到了讲台附近。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捡回来。正是这个决定,让她没能及时溜走。

当她弯腰拾起笔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苏念同学,请留一下。”

她僵硬地转过身,看见陆时砚站在讲台边,手里拿着她刚才不小心碰掉的另一支笔。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倒比课堂上多了几分温度。她注意到他今天戴了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显得更加深邃难测。

“您……您好,陆教授。”苏念结结巴巴地打招呼,手指紧张地绞着书包带。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烫,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

陆时砚把笔递给她,嘴角似乎弯了一下,语气听不出情绪:“上周在陆家,谢谢你替林薇送文件。”

苏念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真的记得!她窘迫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支支吾吾道:“对、对不起教授,我那天认错人了……”

“没关系。”陆时砚淡淡道,目光落在她泛红的耳垂上,顿了顿又补充,“你的选课表我看过了,这门课对你的专业方向很有帮助,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他说得公事公办,苏念却莫名觉得,那双看似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点看好戏的意味。她胡乱点头应下,几乎是逃也似的冲出了教室。直到跑出教学楼,她才敢停下来喘口气。

直到走出教学楼,苏念才捂着烫的脸颊松了口气。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过,带来初秋的凉意。她靠在树干上,回想着刚才与陆时砚的对话,心跳依然无法平复。这场意外的重逢让她既尴尬又有些莫名的喜悦。

“怎么样,我小叔没为难你吧?”林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笑嘻嘻地拍她的肩膀。

苏念摇摇头,脸上热度未退:“他好像认出我了……”

“那不是挺好嘛!”林薇挽住她的胳膊,“说明他对你有印象。要知道,我小叔可是出了名的脸盲,经常连自己带的研究生都认不全呢。”

这句话莫名地让苏念的心情好转起来。两人沿着林荫道向食堂走去,苏念忍不住问道:“你小叔……陆教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课堂上看起来好严肃。”

林薇想了想,说:“小叔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对学术特别认真,所以上课时比较严肃,但私下里还挺好相处的。他特别喜欢收藏古籍和文物,家里的书房堆得满满的都是书。有时候为了研究一个课题,可以连续好几天不眠不休。”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家里人都担心他太过沉迷学术,个人问题一直没解决。都三十多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我妈常说,小叔就是把所有热情都给了历史,留给自己的太少了。”

苏念默默地听着,脑海中不禁勾勒出陆时砚伏案研究的画面。她想象他在夜深人静时,就着台灯的光线翻阅古籍,眉宇间带着专注的神情。这个想象让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民日报会强调:“专家学者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扎根学术研究,勇攀科学高峰。”陆时砚正是这样的学者,为了学术研究甘愿付出时间和精力。

“对了,”林薇突然想起什么,“小叔下周要带我们去博物馆实地教学,你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下?他可能会提问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