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沿着种满梧桐的人行道慢慢走着,落叶在脚下出清脆的响声。苏念忍不住再次提起笔名的事:“其实我很喜欢念砚之这个建议,但还想多几个选择。”
陆时砚点点头:“这是应该的。取名是大事,尤其是笔名,往往伴随一个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
他说起几个着名作家笔名的由来。鲁迅的笔名取自母姓“鲁”和“迅行”之意,寓意着迅前行;冰心的笔名出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纯净高洁的文学追求;巴金则是取自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名字组合,反映了他年轻时的思想倾向。
“重要的是找到与内心共鸣的声音。”陆时砚总结道,“文字是心灵的镜子,笔名则是这面镜子的框架。”
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陈列着最新获奖的文学作品。苏念的目光被一本装帧素雅的小说吸引,作者笔名叫“墨笙”,既文艺又别致。
“你看,好的笔名确实能让人过目不忘。”苏念指着那本书说道。
陆时砚停下脚步,端详片刻:“确实不错。不过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就像穿衣打扮,最适合的往往不是最华丽的,而是最能体现个人气质的。”
这句话点醒了苏念。她一直追求的是文字的真挚与自然,那么笔名也应当符合这一特点,而不是过于追求别致或深奥。
回到家,苏念立即拿出笔记本,开始认真思考笔名的事情。她列出了几个方向:保留“砚”字的变化、完全创新的笔名、借鉴古典文学的名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时砚则在厨房准备晚餐,偶尔提出一两个建议,但始终尊重苏念的独立思考空间。他知道创作的事情最终要靠她自己决定。
餐桌上,苏念一边吃着陆时砚拿手的红烧茄子,一边继续琢磨笔名。突然,她想起小时候祖父教她写毛笔字时说过的话:“写字如做人,重在端正心意,不在浮华外表。”
祖父是个老派文人,虽然一生未曾表只字片语,却对文字怀着近乎神圣的敬畏。每逢周末,苏念就会去祖父家学习书法。那间小小的书房里总是弥漫着墨香和书卷的气息,祖父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握笔的姿势,运笔的力度,告诉她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智慧。
“我想保留砚字,”苏念放下筷子,眼神坚定,“它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字,更是一种初心。”
陆时砚赞同地点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很难得的坚持。”
饭后,他们并排坐在书房沙上,各自阅读。苏念心不在焉地翻着一本现代散文集,思考着笔名的各种可能。陆时砚则批改着学生的论文,偶尔用红笔写下评语。
夜深了,窗外月色如水。苏念终于疲惫地合上笔记本,她已经列出了二十多个备选笔名,但没有一个能像最初的“砚念”那样让她心动。
陆时砚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握住她的手:“有时候,越是想寻找完美的东西,越是容易忽略眼前的美好。念砚之其实已经很好了。”
苏望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忽然灵光一现:“不如叫砚月?取砚台聚墨,月下书写的意境。”
陆时砚沉吟片刻:“砚月听起来清新脱俗,很有画面感。”
但苏念又犹豫了:“美则美矣,但似乎缺少了一点温度。”
这就是创作过程中的常见困境——理性上知道某个选择很好,但情感上无法完全接纳。陆时砚理解地拍拍她的肩:“那就明天再想吧。有时候放松下来,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灵感。”
第二天清晨,苏念早早醒来,昨晚的困惑依然萦绕心头。她索性起床,泡了杯茶,坐在阳台上看日出。晨光中的城市渐渐苏醒,远方的天空由鱼肚白转为淡金,再染上橙红。
在这一片宁静中,她忽然想起曾经读过的句话:“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每个创作者都应当找到自己的根源,而不是随波逐流。
她的根源在哪里?苏念问自己。是小时候祖父书房里的墨香,是大学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日夜,还是与陆时砚相识相知后对文学理解的深化?
或许都是。这些经历交织成了她创作的底色,也是笔名应当承载的内涵。
想到这里,她忽然有了主意。走进书房,她在纸上写下三个字:“砚初心”。
既保留了“砚”字,又表明了创作的初衷,还有谐音“念初”的意味。简单而不失深意。
陆时砚起床后,苏念迫不及待地给他看这个新想法。他仔细品味着这三个字,眼中渐渐浮现赞赏的神色:“返璞归真,回归本心。这个笔名很有力量。”
得到认可后,苏念反而冷静下来:“我再多想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一想就是三天。期间她试过了各种组合,甚至查阅了古籍典故,但最终还是觉得“砚初心”最合心意。
周五下午,她终于鼓起勇气给编辑了邮件,说明笔名撞车的情况,并提出了新笔名“砚初心”的方案。不到一小时,编辑就回复了:“新笔名很有意义,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下期就开始使用吧!”
放下手机,苏念长舒一口气,心中既有告别旧笔名的不舍,也有迎接新开始期待。
当晚,陆时砚特意带她去了一家以文人雅集为主题餐厅庆祝。餐厅布置得如同古代书房,墙上挂着水墨画,每个包间都以着名文人的字号命名。
他们被安排在“东坡间”,房间一角摆放着文房四宝,客人可以即兴创作。苏念兴致勃勃地磨墨试笔,在宣纸上写下“砚初心”三字。
墨香弥漫中,陆时砚轻声念出这三个字,然后微笑着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文字敬畏和对真实的追求。”
苏念点头,想起自己读过的许多作家创作谈,无不是强调真诚与坚持的重要性。“文学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由高原迈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