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字一顿,清晰地开口:
“因为,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把它研出来。”
他稍稍停顿,欣赏着伊万诺夫脸上那由愤怒转为震惊。
再转为不可置信的精彩变化,然后补上致命的一刀。
然后补上致命的一刀。
“而且,比你们的更好。”
伊万诺夫的表情就那么定住。
他张大嘴,蓝色的眼睛里写满荒谬与惊骇。
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这……这怎么可能?!
这才过去多久?
中国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独立攻克这种代表着工业桂冠的尖端技术?
这不科学!这不符合逻辑!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
被一股来自东方的巨力砸得粉碎。
脚下一软,跌坐回椅子里,
嘴里无意识地用俄语喃喃。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
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却异常平静。
林卫国正安静待在轧钢厂的技术科办公室。
面前摊着厚厚一摞稿纸,手里的钢笔正在飞快地书写。
一行行工整的字迹,一个个精密的图纸,正在纸上成型。
高精度轴承搞出来只是第一步。
怎么把实验室里的“艺术品”变成流水线上的工业品。
这需要一套完整、详细、能照着干的生产流程和标准。
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正在编写的就是这份“量产圣经”。
杨厂长推门进来时,瞧见的就是这幅景象。
他本是第一时间来传达上头指令。
顺便把打脸苏联代表的好消息分享。
可一看林卫国已经在主动准备,心里只剩佩服。
这小子,总是能想到别人前面去。
“卫国啊,你这……”
杨厂长指着那堆稿纸,满脸都是欣赏。
“我正要来跟你说,上头要组织技术员来学习,你这就开始了?”
林卫国抬起头,冲他一笑。
“早晚要做的事,不如早点动手。”
他说得云淡风轻,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杨厂长竖起一个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
接下来几天,林卫国进入紧张忙碌的状态。
几乎把办公室和一号车间当成了家。
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干脆就睡在车间的行军床上。
娄晓娥那边他也特意打了招呼,让她暂时别来。
院里那帮人现在看他眼红,别再冲撞了她。
这么一来,他这几天倒是跟四合院交集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