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易中海那眼神真吓人,跟要吃人似的。”
“一条丧家之犬的哀嚎罢了,不用理他。”
林卫国脱下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
“咱们的‘曙光’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很快就要迎来新的任务。”
曙光工程的收尾工作异常顺利。
第一批十台国产s-型扩散炉,在预定时间前一月,全部组装调试完毕。
经过严格测试,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甚至越“曙光一号”样机。
消息上报,整个军工系统和科研系统为之震动。
这意味着国家在半导体核心设备领域,彻底砸碎西方的技术封锁!
庆功会开得简单热烈。
大领导亲临现场,看着一排崭新,贴着“红星”标志的扩散炉,激动得眼眶泛红。
他紧紧握着林卫国的手,半天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儿地重复:“好!好!好!”
“你们是国家的功臣!是民族的脊梁!”
庆功会后,林卫国被大领导单独叫到一个小会议室。
屋里坐着的还有几位肩上扛着将星,面容坚毅的军方高级将领。
会议室的气氛比庆功会时严肃许多。
“卫国同志,‘曙光’亮了,但我们头顶上,还悬着一把要命的剑。”
大领导亲自给林卫国倒杯茶,语气沉重。
“美苏的核讹诈,就像两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原子弹我们有,但我们还缺少能把‘铁拳头’打出去的‘长胳膊’。”
一个将军接过话头,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远程打击力量!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导弹!”
林卫国端着茶杯,没有说话,心里已经明白。
“曙光工程”的成功,让他赢得高层的信任。
现在一个更艰巨,也更重要的任务摆在他的面前。
“所以,组织决定启动‘惊雷计划’。”
大领导看着林卫国,一字一句地说道。
“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我们自己的中远程弹道导弹!”
“卫国同志,你是我们现在最顶尖的跨领域专家,这个担子组织上希望你能挑起来。”
“我需要你负责两个最关键的核心部分:高能液体燃料,和导弹的‘眼睛’——惯性导航系统。”
林卫国放下茶杯,站起身,挺直腰杆。
“请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
从会议室出来,林卫国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