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汉子一下就懵住,跟着爆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啕。
一个浑身老茧的大老爷们,抱着自己的娃哭得涕泪横流。
病房里其他的家属,也都跟着悄悄抹眼泪。
“神药,这真是救命的神药!”
“国家没忘我们……”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卫生院、医院里,一遍遍地出现。
一个矿工在井下让石头砸中,伤口烂得眼看就要锯腿,
几支“甘霖”打下去,人保住,腿也保住。
一个刚生完娃的年轻媳妇得了产褥热,眼看人就不行,
家里棺材都备好,硬是让“甘霖”从鬼门关前给拽回来。
“甘霖”牌青霉素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就是老百姓心里头的救命仙丹。
卫生部给这药统一定价,一支三毛钱。
这价钱,谁都用得起。
林卫国这三个字没上报纸,但他的名字,
却在无数老百姓的心里立起一座功德碑。
“甘霖计划”的成功把林卫国在科研圈的地位推上一个新高度。
可他压根没想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视线又落在另一个让人憋气的领域。
这天,一位军方的老将军犯阑尾炎,住进军区总医院。
手术挺顺利,林卫国和娄晓娥代表实验院拎着水果篮去看望。
病房里,老将军精神头很足,正和主刀医生说话。
“张主任,这次你可救我老命!这手艺,没得说!”老将军笑得爽朗。
“长您客气,是您身子骨硬朗。”
张主任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戴副眼镜文质彬彬。
话赶话,张主任突然叹口气,从桌上拿起一把消过毒的止血钳。
“林总工,您是玩精密仪器的行家,您给瞧瞧这玩意儿。”
林卫国接过来就那么一看,眉头就拧成一个疙瘩。
这把号称国产最好的止血钳做工糙得很,
钳口对不上,齿槽的印子也深浅不一。
“我们大夫在手术台上,这东西就是我们的手。
可这‘手’,不听使唤。”张主任一脸苦涩。
“夹血管,使大劲怕夹破,使小劲又怕夹不牢。
一台手术下来脑门子全是汗,全凭手上那点感觉死扛。”
“不光是它,手术刀、手术剪、缝合针……
咱们现在用的,大多是解放前西边的老旧货。”
“国产的?钢材不行,用两回就卷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