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的报道,最终以一个震撼性的标题《国货之光——记青年企业家江晚念与她的传奇之路》刊登在了《人民展望》的头版。
文章详尽叙述了南华厂如何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在江晚念手中起死回生。
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为国寻矿,将“金灵岩”这一世界级宝藏献给国家的壮举。
宋清的文笔老练而富有感染力,她巧妙地将江晚念塑造成一个既懂得市场经济,又不忘国家大义的时代先锋。
一夜之间,江晚念的名字,随着报纸传遍了大江南北。
她不再仅仅是京城那个神秘的“江顾问”,而是成了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一个活生生的传奇。
南华日化厂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有咨询产品代理的,有求职的,甚至还有不少文艺单位想把她的事迹改编成话剧和电影。
马伟带着他的“战略资源部”,现在兼职当起了前台和保安,忙得脚不沾地。
“厂长,再这么下去,咱们干脆成立个宣传部算了。”
马伟顶着两个黑眼圈,向江晚念诉苦。
江晚念正在看一份文件,头也没抬,“可以考虑,宣传部部长就由你兼任。”
马伟的脸瞬间垮了下去,他感觉自己离三头六臂不远了。
巨大的名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半个月后,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伏尔加轿车,停在了南华厂门口。
来人是国家外贸部的冯主任,一个五十多岁,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干部。
“江厂长,久仰大名啊。”冯主任一进门,就热情地握住了江晚念的手。
简单的寒暄后,冯主任直入主题。
“江厂长,你的报纸我看了,写得很好。”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你和法兰西国蒂法集团的合作,我们外贸部非常赞赏,为国家的外交和创汇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江晚念谦虚地笑了笑:“冯主任过奖了,只是运气好。”
“不不不,这不是运气。”冯主任摆了摆手,“这是实力。所以,今天我来,是代表部里,想交给南华厂一个更光荣,也更艰巨的任务。”
他将文件推到江晚念面前。
“下个月,在南边的广城,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届时,会有几十个国家的代表团前来参观洽谈。”
“部里决定,委托你们南华厂,设计并生产一批高规格的礼品,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礼’,赠送给与会的贵宾。”
国礼!
办公室里,陪同接待的高左岩和林珊,听到这两个字,呼吸都停滞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意了,这代表着国家的脸面。
江晚念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她打开文件,上面清楚地写着项目要求:产品必须体现国家文化特色,品质必须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且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设计、打样和生产。
“冯主任,这个任务太重了,我怕我们厂……”
高左岩有些担忧地开口。
冯主任笑了笑,看向江晚念:“江厂长,我相信你的能力。”
“当初你一个人盘活一个厂,为国寻到一座矿,这点困难,对你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吧?”
好一顶高帽子。
江晚念心里清楚,这事她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南华厂如今风头正盛,又被冠以“国货之光”的名头,国家有需要,她没有理由拒绝。
“冯主任放心。”江晚念合上文件,脸上恢复了自信的笑容。
“我们南华厂,保证完成任务。”
“好!我就知道没找错人!”冯主任满意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