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她后面的几个军嫂当即就惊呼出声。
“天啊!她这运气也太好了。捡到的全部是高价格的好货。”
还有个军嫂直接上前扯了扯梁晓悦的衣袖。
“梁同志,你这些都是在哪里捡的啊?”
梁晓悦在家属院里很少出门。
出门赶海时,大家都把头和脸包裹得严严实实。
她根本就认不出这个女人是谁家的。
为了减少麻烦,她还是客客气气的回道:“这些新鲜海货,是我爱人在红树林里下地笼捕到了。这些干货存了一个多月。”
众人心里还是犯嘀咕。
心道:我家也是在红树林下地笼啊!怎么就没有这么大的青蟹?还有那鲍鱼我们也没有见过啊!
不过,听说她这几十斤干货是存了一个多月的,众人心里又平衡了。
因为,她们存了一个月的干货,比梁晓悦多。
梁晓悦不理这些人在想什么。
转身去柜台找范桂香跟徐慧琴了。
两人见她过来就问她卖了多少钱?
梁晓悦:“o块多钱,范嫂子,慧琴,刚才采购的同志跟我说鲍鱼壳也收,元斤。
我今天的那些鲍鱼是按元斤收的。”
两人听了也是愣了半晌。
都庆幸自己家的鲍鱼壳没有扔。下次就带出来。
梁晓悦道:“我问了鲍鱼干的价格,那同志说品质好的话,块钱一斤的收购价。”
范桂香:“一般小个头的得十几斤肉才能晒出一斤肉干。大个头的也要斤左右出一斤干品。”
梁晓悦:“我们平时很少遇到鲍鱼,不如把肉留给家里人补身体只卖壳。”
徐慧琴:“我也觉得梁嫂子这话说得对。咱们平时很难买到肉。
只能用这些有营养的海货给家里男人和孩子补身体。
再说了,这些补品可比猪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范桂香一算,也觉得这两个妹妹说的有理。
心里也想着,以后,家里的鲍鱼只卖壳。
三人便开始挑选自己要换的物品。
她们是排在队伍最前边的,时间还很充裕。
打算把这里的东西买完后,再去国营商场里逛一圈。
三人迅用卖海货的钱,换好了自己要的物资。
梁晓悦这o块钱,除了买肉外,还换了不少的粮食、油、蔬菜和一些日用品。
因为她今天卖的钱太多。
没消费完的钱,可以存在这里。下次再来兑换物资。
来的渡轮上,她问过范桂香跟徐慧琴,家属院里过年有哪些规矩?
要准备哪些物资等等。
这会,便把过年所需的物品提前备了些。
都是些能放得住的物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