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愁携孙婆婆与杨过返回古墓派,甫一见到师傅,便将山下遭遇全真教、为护杨过与郝大通交手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言语间条理清晰,未有半分隐瞒。
师傅静听完以后,微微颔颔,对李莫愁的决断显露出明确的支持。提及与全真教动手一事,她眼底毫无波澜,仿佛只是听闻了一件寻常琐事;反倒在听闻李莫愁仅用十余回合便轻胜郝大通时,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几分欣慰与自豪——自家弟子有如此身手,足以让古墓派在江湖中挺直腰杆。
李莫愁见师傅心意松动,趁机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师傅,这杨过筋骨奇佳,四肢百骸间透着股练武的灵气,实乃百年难遇的奇才,弟子斗胆恳请您将他收入门下,传他古墓武学。”
师傅闻言,起身走到杨过面前,枯瘦的手掌轻轻搭在他肩头,指尖顺着骨骼脉络略一探查,片刻后眼中精光一闪,颔应道:“确是块好料子,便依你所言。”
她转眸看向杨过,目光中多了几分期许与郑重:“既入我古墓派门下,便需恪守门规,不得有半分违背,你可做得到?”
杨过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狂喜,闻言立刻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弟子杨过,拜见师傅!定当谨遵师命,不负师傅教诲!”
自此,杨过便在古墓派安下心来修习武艺。
他本就天资聪颖,一点即通,再加上古墓派武功轻灵精妙、自成一派,与他的性子颇为契合,进步之快远同门。
偶尔李莫愁与小龙女路过演武场,见他招式有疏漏之处略加点拨,他便能举一反三,将招式练得愈娴熟,宛如鱼儿游入碧波,畅快自在。
古墓派的师兄师姐们待他格外友善。
杨过虽非年纪最小,却是入门最晚的弟子,自然而然成了众人眼中的“小师弟”。
他嘴甜机灵,见了师兄便喊“哥哥”,见了师姐便唤“姐姐”,模样讨喜又懂分寸,很快成了门派里的“团宠”。
林映雪与林之雪姐妹厨艺最佳,时常悄悄从膳房端来热腾腾的糕点、滋补的汤羹给他开小灶;几个师兄更是喜欢找他切磋喂招,每次交手都会耐心指点他的不足,杨过的武艺也在这般温馨的氛围中飞精进。
然而这般平静安稳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日清晨,古墓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喧哗声,打破了墓中的宁静。
原来是尹志平奉丘处机之命,专程前来寻找杨过。
此前丘处机闭关修行,将杨过托付给赵志敬教导,却不知赵志敬心胸狭隘,竟对杨过百般刁难欺凌。
待他闭关结束出关,见门下弟子神色古怪、言语闪烁,追问之下才知晓杨过的遭遇,一时陷入沉默——此事说到底是赵志敬失德,若真闹大,丢的仍是全真教的颜面。
更让他心绪复杂的是,听闻郝大通十余回合便败在李莫愁手下。
他心中暗忖:不过十余年光景,古墓派早已不是昔日人丁凋零的模样,武功更是突飞猛进,如今的全真教怕是难以与之抗衡;即便真能胜了,为一个杨过与古墓派结仇,实在得不偿失。
思虑再三,他只得修书一封,将事情原委告知郭靖,也算有个交代,随后对着门下弟子沉重叹息:“罢了,由他去吧!此事就此揭过,不必再提。”又将赵志敬唤至跟前,当着众弟子的面狠狠训斥了一番,才算稍稍平息了此事。
转身他又召来尹志平——深知尹志平性子温和,不似其他弟子那般冲动。他叮嘱道:“你去一趟古墓派,能不能将杨过接回来倒在其次,关键是向古墓派表明咱们的态度,莫要让此事再生波澜。”
尹志平领命前往,到了古墓外,对着墓门高声呼喊杨过的名字,声音穿透厚重的石门,清晰地传入墓内。
杨过正在演武场练剑,听到熟悉的声音,手中的动作一顿,心中满是疑惑:全真教的人为何会来找自己?
周围的师兄师姐们也纷纷围了过来,脸上满是警惕——毕竟此前与全真教有过冲突,生怕对方是来寻衅滋事。
杨过压下心中的疑虑,对众人说了句“我去看看”,便独自走出古墓。见到尹志平,他拱了拱手,开门见山问道:“尹师叔,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尹志平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语气诚恳:“杨兄弟,丘道长已然出关,也知晓了此前你在重阳宫的遭遇,他心里颇为愧疚,想让你回重阳宫,咱们再好好商议后续的教导之事。”
杨过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多谢丘道长和美意,只是我如今在古墓派过得很好,师傅与各位师兄师姐待我如同家人,我并无回去的打算。”
尹志平还想再劝,话未出口,便见古墓的石门再次打开,几位师兄师姐簇拥着走了出来,一个个眼神锐利地盯着他,显然是在无声地警告:莫要再纠缠杨过。
尹志平见状,心中明白:对方人多势众,且态度坚决,自己若是强行劝说,反倒会惹来不快,甚至可能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