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队还有其他方向不同的同学在哈罗德百货门口道别后,姚玉玲便与周念微、高宁哲、俞光年一起,踏上了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路。
lse不愧是英国顶尖学府,坐落于伦敦市中心黄金地段,与庄严的皇家法庭和现代化的bbc大楼毗邻。
即便是在这个年代,学校大楼也显得十分气派。
主楼呈现出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入口处是气势恢宏的拱门,上方的浮雕精致考究。
四周高楼林立,街上行人步履生风,处处洋溢着国际化的快节奏氛围。
刚走到校门口,几个人就不约而同停下脚步,望着这座即将成为他们未来求学殿堂的建筑,眼中都是对接下来求学时光的憧憬和兴奋。
据说肯尼迪、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还有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都曾是这里的学子。
办完入学手续,几个人就得赶紧解决住宿问题。
学校宿舍根本不用想——本来数量就少得可怜,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他们?
几人只能去校外找房子。
好在学校附近就有学生公寓公司运营的专供住宿,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
问下来,租金着实不便宜,单人间一周租金就要o英镑,差不多抵得上国家给的一个月补贴了。
他们一行四人,只有姚玉玲和周念微是女生,按理说该顺理成章搭个伴,可偏偏两人谁都没那个想法。
就算是姚玉玲,之前在学校翻译文章累积下来的钱也有不少了,她根本不差这点租金。
所以她很爽快地选了楼的一间单人间,房间不大,也就o多平方,但是该配的厨房和洗手间都有,这点她还是挺满意的。
她刚定好,正打算跟负责人问一下其他细节,就见周念微凑上来,二话不说订下了她旁边单间。
“”
姚玉玲没忍住直接翻了个白眼:她俩不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吗?
这怎么还成邻居了?
周念微哪能看不懂她的脸色?
可说实话,就算再看姚玉玲不顺眼,她却莫名觉得跟着这人特有安全感。
要不是人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她也不会做这么掉价的事。
可眼下根本没得挑——陌生的国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刚才路上就遇到好几个打量他们的黑人,一个人住,她实在有点怵。
两相比较,和“老冤家”做邻居,总比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强。
看她三两下就交了定金,姚玉玲只能继续无语,毕竟房子也不是她的,能说什么?
就这样,两人莫名其妙成了邻居。
旁边的高宁哲和俞光年对视一眼,心里都在猜,这俩姑娘一路上一句话都没说过,也不像是不认识的样子,怕不是有什么过节吧?
还有,这俩人家境怪好的哈?
不过他俩默契地什么也没说,利索地订好了楼上同一栋的双人间。
中午四人随便凑合了一顿,约好明天一起去学校报到。
大家还要回房倒倒时差,洗漱完倒头就睡了,至于晚饭,直接就被他们睡过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匆匆赶往lse,正式开始了在伦敦的求学时光。
英国这边可没有春节假期,学期早就开始了,他们算是“插班生”,得赶紧跟上节奏才行。
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汇聚于此,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
看的人眼花缭乱。
lse的课程以其高强度和系统性闻名,尤其是经济学专业,
课程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学生将接受严格的经济学理论训练,并有机会参与实际经济问题研究。
课堂上,来自全球的精英学生思维敏捷,讨论起来唇枪舌剑,教授也从不给学生什么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挑战既有理论。
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对习惯了国内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说,既是冲击,也是难得的锻炼。
直面真正的学霸圈,他们的学业压力瞬间拉满。
谁说只有中国人会卷?
真正的精英圈里,压根就没有不拼的。
要是有人说他天天躺平还能拿a,那纯属忽悠大傻子,背后指不定熬了多少个大夜。
四人不得不把大把时间泡在图书馆,硬啃那些厚重的英文原版书和学术期刊。
生活上的挑战也同样不小。
这里空气湿润,对于几个北方人来说委实有些不适应,不说别的,衣服晾出去两三天也不一定能干透。
到处都有一种潮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