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小夏正在收拾她的院子,她自己单独一个院子,原本爹娘想搬过来陪她,但她一个人习惯了。
突然花花垂头丧气地从门口进来。
坐到她旁边的台阶上耷拉着脑袋。
“怎么了?”
花花如果拿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早熟懂事的孩子,所以跟她说话不用拐弯抹角。
“我一根簪子丢了,我能猜到是谁拿的,但我没有证据。”
没有抓现行确实不好讲。
“去你房间的人多吗?”
“嗯,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去了。”花花懊恼,“也怪我,没有防人之心。”
小夏在翻土,打算弄些花草种上。
“那你打算怎么办?”
花花叹口气,“算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贵重物品还是要收好。”
小夏也没啥好法子,毕竟她当时不在现场。
“你可以注意下你怀疑的那个人,既然偷了,总有一天会拿出来。”
“嗯,小姑,我来帮你。”
今天是工钱的日子。
村民们脸上喜气洋洋,原本一开始说好工钱日结,但大家伙相信小夏的人品,每天也麻烦,后来就改为一起结。
一共两个月,技术工工钱高的,o文一天,差不多两银子,少的o文一天,也有oo文。
有了这笔钱,加上红薯,妥妥的可以熬过这个冬天。
“多亏了小夏,大好人呐。”
“是啊,不是小夏咱们村就完了。”
“别说你们村,我们附近村子都跟着沾光。”
住牛棚的流民李师傅一家等到大家伙都领的差不多才上前。
一家老小都来了,扑通就给小夏跪下磕了三个头。
小夏拦都来不及。
“李师傅这是干什么啊,快起来。”
王凤英也跟着去扶。
“快起来,行这么大礼做什么。”
李师傅的娘抹着眼泪,拉着王凤英的手:“小夏娘,我们这条命就是小夏救的,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对,小夏姑娘,以后我们一家就跟着你干。”
小夏想了想,李师傅一家人憨厚能干,正好她打算多买些地,明年搞种植,这些需要人管理。
李师傅一家她信得过。
“行,家里还有些剩的料子,现在你们正好也闲着,正好把你们住的地方修理一下,不然冬天没法过。”
“多谢东家。”
李师傅直接改口喊东家了,小夏也没反对,李师傅知道这是成了,小夏姑娘这么能干,他们一家人跟着混不会没饭吃。
推搡着领了工钱,李师傅美滋滋的领着一家人走了。
王凤英担心,“小夏,老李家不少人,你能用的到这么多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