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拎着东西出来,心里有些不安,担心自己会不会意气用事了。
“淑云,这镇上还有别的好夫子吗?”
“好夫子,肯定有,咱不急,我托朋友再找找。小夏你做的没错,这个柳夫子狗眼看人低,让他教孩子,都被教歪了。”
淑云的肯定让小夏稍微心安了些。
“我担心耽误铁蛋前途。”
小夏叹气。
四个人在街上逛着,正好就碰到了陆寒野。
“怎么了小夏,瞅着心情不好?”
青山也关切地看过来,他很有一段时间没怎么看到小夏姑娘了,到处都是旱灾,他跟主子忙着到处赈灾,直到前两天下雨,他们才有功夫透口气。
“给铁蛋柱子两个找夫子,找到个狗眼看人低的。”
小夏的两个侄儿陆寒野知道,不过平时没怎么注意。
听小夏这么一说,陆寒野打量两人一眼,确实不小,该上学堂了。
“我在镇上有个老相识,姓苏,在巷尾开了家‘知微蒙学’,随缘收学生,虽然不是很有名,但确是有大才之人,要不我带你们去试试,,至于苏先生收不收,要看他们俩的造化了。”
陆寒野说的这个人是他在京城的旧识,原翰林院编修,因为弹劾贪官遭排挤,一气之下弃官,跑到清水镇来隐居。
两人也是无意中遇见,苏夫子欣赏陆寒野的为人,偶然两人会聚一聚喝杯小酒。
“要准备些什么吗?”
“苏夫子好吃,你家铺子的他都喜欢,若是拜师成功,你请夫子去你家吃顿好的就行。”
听着此人还挺有意思。
蒙学不大,院子里种着棵桂花树,树下摆着几张旧木桌。
苏先生满头白,眼角虽有皱纹,眼睛看着却不像老人,精神奕奕。
穿着件浆洗的白的青布衫,领口磨出了毛边。腰间别着个布口袋,里面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零食,一样一支用了十来年的旧毛笔。
“陆寒野,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陆寒野指了指铁蛋和柱子,“苏先生,小夏姑娘是我朋友,这两个孩子是她侄子,想找个先生,您看看收不收。”
苏先生嘴一张想拒绝,他是来隐居不是来当劳模。
陆寒野在他开口之前幽幽地说道:“小夏姑娘是张记粉杂铺的掌柜,里面的吃食都是她研究,她还会做很多你没吃过的美食。”
苏先生变脸跟翻书似的,立马换上一张笑脸,“哎呦,我正要说这俩孩子长得真有灵气,一看就是读书的好料子。”
青山在主子身后抽了抽嘴角。
吃货的世界他不懂。
小夏在背后推了推铁蛋和柱子,铁蛋会意,虽有些紧张,却仍规规矩矩地作了个揖,柱子也懵懂的跟着弯腰,“苏先生好。”
苏先生的目光在铁蛋身上顿了顿,这孩子眼神清澈,看着有些灵气。
“既来求学,可曾开蒙?读过何书?”
苏先生问铁蛋。
铁蛋上前一步,声音晴朗,不卑不亢:“回先生话,只在村里蒙学念过半载,《三字经》《百家姓》,我自己自学了《千字文》《论语》之类的书。”
“半年?”苏先生有些意外,随手从石桌下摸出一本《千字文》,随意翻开一页,点了点,“念来听听。”
铁蛋看了眼,说:“不用念,先生我会背。”
随即就背诵起来,他的声音平稳,竟无一错字,断字也极准。
苏先生原本散漫的姿态,换上了一丝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