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火锅,热热闹闹地吃到二更天。
……
李用跟李承武在北疆立下不少军功,尤其是李用,跟随袁无涯多年,几次出生入死,贞乾也听闻李用的事迹,当即又给他升了一级,如今是正四品的忠武将军,还赐了一个宅子。
这些也本来就是他原本就该得的,先前因神志不清明,宛如七八岁的孩童,若没有袁无涯这个靠山,他很难在军营里挣得一官半职。
除了府邸,贞乾还允了他额外的半年回乡时间。
本来李用还想等会试结果出来,奈何心里实在记挂着家里的老娘跟妻子,再加上还有个未曾见过面的小女儿,纠结许久,终於不愿意再等。
於是这日一早,李青禾姐弟三人就在城门外,目送他们的老父亲回家。
李承文还要等会试结果出来,若是榜上有名,还有殿试,李承武也很快要回北疆,李青禾的牛肉乾生意还没做起来,自然也不会早早跟着他回去。
等一人一马消失在视野里之後,姐弟三人才往回走。
在京城有宅子,就没必要在花钱租院子了,於是他们便从小院搬到了陛下所赐的宅子。
宅子的上一位主人,听说是一个户部侍郎,因犯了贪污之罪,一家被流放了。
门口上面挂着的「高府」牌匾还没摘下来。
对於京城贵门来说,这宅子过於小巧了,但对於李青禾来说,除了正厅,还有四个院子,每个院子里又有四到六个房间不等。
她甚至觉得太大了,如今除了他们姐弟三人之外,就只有石梅跟奉笔,她还得花钱请人回来负责打扫院子。
第221章作坊开业前夕
他们搬进宅子的时候,只简单的收拾出几个房间先住着,之後李青禾才去雇几个人回来,将宅子修葺一番,再重新做一个牌匾。
这就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会试放榜这日,李青禾就没去凑热闹,先前去贡院接考生,那街上都人满为患,更别说今日放榜。
这大半天的时间,她还不如跟石梅一起在新宅子里种些花草。
李承文不知道是不急,还是不敢去看,反正一直拖拖拉拉,喝一碗青菜瘦肉粥,都在那细嚼慢咽。
急得李承武跟奉笔抓耳挠腮。
奉笔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少年,为人虽勤快,但也喜欢热闹,上蹿下跳地催促李承文,恨不得帮他把那碗粥喝完。
在两只热锅上的蚂蚁瞩目下,李承文终於将粥喝完,还说要去换件衣裳。
李承武哪里忍受得了,直接将他扛在肩上,快步走出家门。
李青禾笑得肚子痛,一屁股坐在刚种的几棵月季上。
她将剩下的花都种完後,才去将沾满泥土的衣服换下,时间看着也快到午时,便带着石梅一起出门。
说她不急那是假的,只不过是不想去人挤人,如今都快过午时了,还不见李承文三人回来,只能出来大街上,看看能不能得到些消息。
两人晃悠到贡院门口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看榜,但比她想像中要少很多,应是已经散去了不少人。
李青禾看了一眼周围,没有看见两个弟弟,於是自已灵活地挤到最前面。
她直接从最前面往後看,第一名叫谢淮危,名字很眼熟,不过也没放在心上,接着往後看,终於在第四名的位置,看见了李承文的名字。
第四名!
她闭上眼睛再睁开,在确认地看了一下,上面果然写的是李承文,於是她拉着同样挤进来的石梅的手摇晃,「你帮我确认下,是不是我眼花了?」
石梅是跟在她身边之後,才认识些字,少见的字她看不懂,但是李承文的名字她还是认识的,便道也激动地回应道:「没错,是大公子的名字。」
听到此话,李青禾终於确认了,喃喃道:「太好了。」
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往下看,在第十三名的位置,又看见了个熟悉的名字,夏书培。
李青禾也不得不承认,自已跟夏家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叹了一口气,又接着往下看,总算找到沈砚的名字了,排在第七十九位。
今年上榜人数有三百位,七十九这个排名,也算中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当朝长公主甚至是再上头那两位的眼。
她也不知道她在操心什麽,可能希望两个有情人,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吧。
李青禾看到她想要看的,便不在此间继续逗留。
再过两日,就到李承武回北疆的日子,军令如山,不能再拖。
这下轮到李青禾为难了,李承文的殿试在半个月之後,虽然她留在京城帮不了什麽,但也想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若是这样,到时候又是她跟石梅两个女子上路,京城道北疆的路上有些荒芜,不好找借宿的地方。
思来想去,还是生意重要,不然错过时机,就没哭的地方。
这次李承武没有跟着大部队,而是单独跟李青禾石梅一起上路,上次来的时候他也看出来了,他姐并不擅长骑马,何况李青禾还有一大堆的香料要带。
於是三人是坐着马车去的,比骑马要慢上三四天。
到居庸县之後,李承武就立即回了军营。
李青禾这回没有住客栈,买下一个院子住进去,北疆的房子便宜,不用抠抠搜搜地租宅子。
作坊已经修整好,该砌的灶台也已经砌好,随时都可以开工。<="<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