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清穿之清宫升职记 > 第 34 章 海蚌公主(第1页)

第 34 章 海蚌公主(第1页)

第34章海蚌公主

一位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女跑进来,身後还跟着两个提着东西的宫女。

四格格正想着同姐姐邀功:“三姐姐你看看我……”

这是她给三姐姐带了添妆礼,是她额娘郭络罗贵人送给三姐姐的嫁妆。

一转眼就旁边还坐着两个人,声音戛然而止。

端静公主上前拉着四格格的手,“四妹妹,这两位是毓庆宫的嫂子。”

她们两姐妹虽然相差几岁,可出身差不多,生母都是贵人。自从四格格住进乾西五所之後,两姐妹时常一起起玩耍,感情很是亲厚。

“请两位嫂子安。”四格格很是客气。

四格格很快就想到了来人的身份,她这位太子二哥有三位侧福晋,最先进毓庆宫的侧福晋李佳氏她是见过的,那麽这两位就是林氏和宋氏了。

四妹妹?难道这位就是传说中那位“海蚌公主”?

宋攸宁的眼神落在这位四格格身上,眼里的崇拜不自觉流露出来。

这可是大名鼎鼎固伦恪靖公主,康熙初封时只是和硕公主,在雍正二年被晋升为固伦公主。这位公主还有一个称号“海蚌公主”。

“海蚌”是满语,汉译为“参谋”“议事”。宋攸宁觉得这个称号很贴合恪靖公主。

恪靖公主权倾漠南丶漠北。她的府第就是归化城中的独立王国。

据资料记载,固伦恪靖公主不但参与政事,对老百姓也是相当体恤。在她暂住过的清水河曾有一块功德碑,上边歌颂她“自开垦以来,凡我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是赞扬公主暂住清水河期间,曾圈地4万馀亩开垦种地,吸引了杀虎口外大批汉民前来垦殖,连年丰收之事。[注1]

为此,康熙曾亲笔御书两匾训示警戒女儿。一匾曰“萧娴礼范”,一匾曰“静宜堂”,挂在公主府的过殿和寝堂。

宋攸宁觉得康熙皇帝是太闲了,恪靖公主这样多好啊,与其像其他公主那样不明不白的死了,不如自己执掌大权,掌握他人的生杀予夺大权。

而且固伦恪靖公主下嫁後,喀尔喀诸部没有再起内讧,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搞分裂的噶尔丹。

在顺治康熙两朝嫁到蒙古的这麽多公主郡主中,固伦恪靖公主的婚姻意义是最重大的一个,她是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後第一位下嫁的公主。她的政治婚姻是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也真能在在蒙古掌权的大清公主。

想到这里,宋攸宁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康熙重对儿子和女儿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海蚌公主取得这麽好的成就,他都不晋公主生母的位份。

而其他的生了阿哥的,如七阿哥的生母丶十二阿哥的生母等等,都在五十七年封了嫔。

四格格觉得太子二哥的小嫂子有些奇怪,目光一直在她身上。而且她能感受到这位小嫂子的对她似乎很喜欢丶还带着几分崇拜。

她有什麽好崇拜的?难到小嫂子也知道她骑射功夫了得,四格格回想她的骑射功夫可是来拿皇阿玛都夸的,比四哥都厉害。

既不是恶意四格格也就不探究了,询问的眼神看向她三姐姐。通过三姐姐端静公主小声的解释,四格格才知道这两位小嫂子是来添妆的。

四格格眼睛微微转动,提议道:“三姐姐,两位嫂嫂既是来给你添妆,不如嫂嫂留下来用膳吧?”

“好呀好呀。”宋攸宁忙不叠地的答应了,她对这位“海蚌公主”很有好感,等她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麽时有些懊恼,她转头对着林氏不好意思的笑笑。

林氏本想拒绝的,可是宁妹妹人已经答应了,她也只能客气的说一句,“那就叨扰两位格格了。”

说完在林氏就在旁人看不到的地方横了宋攸宁一眼,後者理亏的嘿嘿笑了一声。

“两位嫂嫂客气,你们能留下来用膳我们高兴来来不及呢,何来叨扰之说?”四格格落落大方的说话,端静公主也跟着附和。

四格格这个提议是深思熟虑的,她三姐姐就要远嫁,以後能见到毓庆宫人的机会就更少。此时留两位侧福晋用膳,也是创造机会让三姐姐与她们结交。

她和三姐姐又没有嫡亲的兄弟,太子二哥是储君,与毓庆宫的人交好总是没有坏处的。如果未来太子二哥能登上宝座,现在和他的侧福晋结下交情,将来有什麽事情也能有人说项。

知道毓庆宫这位嫂子送的是七香粉的配方後,四格格有些惊讶,随後立即提议今天吃烤肉,“不如我们烤肉吧,我早就听宜额娘说在塞外巡行时,吃到了十分好吃的烤肉,正是用这个七香粉烤的,我馋了好久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