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清穿之清宫升职记 > 第 40 章 (第2页)

第 40 章 (第2页)

她缓缓擡头,触到太後的目光的一瞬间心跳擂鼓似的在胸腔“咚咚”作响,仿佛下一秒心就跳到喉咙了。

太後转动手上的念珠,仔细的端详眼前的女子,这宋氏是长得极好的,五官明媚,眼神澄澈,身上透着一股舒展温润的气质,一看就让人心生喜欢。

良久,太後才笑道:“这孩子生得是实打实的好模样,这般容貌里带着的亲和与舒展,正是藏不住的福气相,怪不得是喇嘛说的有缘人呢。”

宋攸宁语气恭敬谦虚:“太後娘娘谬赞了,妾愧不敢当。”

宜妃呵呵笑:“侧福晋谦虚了,太後娘娘您不知道,苏尔佛有一只喇嘛留下来的鹰叫阿古拉,据说是只能有缘人才能碰,只有宋侧福晋能抱着阿古拉呢,其他人都靠近不了!”

“这件事哀家也知道了,可不就是缘分麽。”太後说完就转头吩咐,“阿娜日,让你准备的东西呢?”

“太後娘娘放心,奴才带着。”阿娜日是太後从草原带来的侍女,这麽多年已经从小宫女变成娜嬷嬷了。

太後笑得很是和蔼可亲:“这是老祖宗留给哀家手镯,是老祖宗从科尔沁带来的嫁妆,你既是端慧的女儿也算是与草原有缘分,哀家就把它送给你!”

【太皇太後的东西?这麽贵重,我不敢收啊。】

宋攸宁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胤礽,胤礽知道她所想,“长者赐不可辞,宋氏你还不快写过太後娘娘。”

她立刻会意:“妾多谢太後娘娘赏赐,祝愿太後娘娘松鹤延年丶岁岁安康!”

【嘿嘿,我也能想出两个不一样的成语了。不过太後娘娘真好啊,怪不得有福气又长寿呢,七十七岁在这时代绝对属于高寿了,太後娘娘要是再多活四五年,都要变成太皇太後了……】

太後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到孺慕和感激,微微一笑,这孩子还挺简单直白的,她就喜欢这样的孩子,微笑道:“好孩子,回去坐吧。”

宋攸宁收到了太後的赏赐,虽然情绪还是有点小紧张,但心里还是很高兴。

回到了位置把东西就给身後福嬷嬷保管,林氏是微笑看着她:“宁妹妹,恭喜你。”

她不有感慨,人与人之间的际遇真是不同啊,宁妹妹这运气是真好,自从去了蒙古回来好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她是个有福气的人。

“谢谢蕴姐姐!”宋攸宁正和林氏说这话,眼角的眼光看到李佳氏。

李佳氏心里心一千只蚂蚁咬着一样疼,如果当初是她去的塞外,今日太後的认可和受到礼物的都是她的。

想到这里,她连肚子里的孩子起了怨怼之心,如果不是怀着孩子,她才不会失去这麽多东西。而且肚子里的孩子一波三折,李佳氏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肚子里的孩子不会是克母吧?

李佳氏的心思没人知道,不过在场的人也有和她一样心思的,比如大福晋。

大福晋不是看上那一丁点的赏赐,她是觉得太後没眼光,竟然对一个小小的侧福晋另眼相待,怪不得先帝不喜欢她……

饭後也有其他的项目,宫里的娱乐项目除了歌舞就是唱戏。

第一出戏,皇上请太後点戏。

太後从善如流接过戏曲目本子,很快选好了:“哀家觉得这个《劝善金科》很是不错,老祖宗在的时候就爱看这出戏。”

想起这位陪伴他长大的老祖宗,康熙心里触动:“儿子也觉得《劝善金科》很是应景。”

一旁的太监得到了命令,在一旁高声唱和:“太後娘娘钦点《劝善金科》。”

宋攸宁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剧名,她小声的问:“《劝善金科》讲的是个什麽故事?”

太子闻言转头,小声解释:“《劝善金科》源自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但宫廷版本有所改动,讲的是唐德宗时期目连救母的故事,同时穿插李希烈丶朱溉谋反,颜真卿唾骂奸贼等诸多事件。”

“与民间演出本《目连救母》的旨趣诙谐截然不同,《劝善金科》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

宋攸宁恍然大悟:“懂了,就是改编过的民间故事。”

就像现代的电视剧《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由民间故事改编,人家好歹还用原名,这宫廷剧戏人家的名都改了。

福嬷嬷小声的补充:“主子,《劝善金科》是咱们宫里的节庆戏,逢年节总要演出一回的。”

“这麽受欢迎?”宋攸宁回想方才太子说的话,《劝善金科》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

原来如此,皇宫里看个戏也讲究个“教育作用”啊。

戏台上已经开始表演了,宋攸宁看不太懂戏曲,听着听着就犯困了,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瞪大眼睛看着戏台上的唱戏的人。

这麽重要的日子不能打瞌睡,用手撑着眼皮子都要保持清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