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娣很珍惜地摸了摸,宝贝似地收进了自己书包里。
因为是第一天开学,也没有正式上课,老师们只是安排大家介绍自己,玩玩游戏。给这些孩子们一些适应时间。
李盼娣很快和班里的同学熟悉起来,尤其是郑瑶瑶。她知道郑瑶瑶原本是跟着父母在市里生活的,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所以父母才带着她回来老家。
在市区读过两年幼儿园的郑瑶瑶在全班当中可谓是“高阶知识分子”,当之无愧地被选为班长。
除了她以外,班里还有零星几个在村子里读过一年“半年级”的小孩。
所谓半年级,其实并没有单独的教室,只是在一年级教室的後边放了一张黑板,加了几张桌子,与一年级的学生们背对背坐。旁听一年级上课,老师们闲下来了才会去教教他们拼音算数什麽的。
剩下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第一天上学。
而在这绝大多数当中,李盼娣显得又有那麽一点特别,因为她是年纪最大的。
李盼娣油然而生一种“大姐大”的自豪感,别人玩掰手腕她要当裁判,别人玩“跳房子”,她就自告奋勇画格子,给不懂的人讲规则。
一天下来就隐隐成为了“孩子王。”
放学的时候并不需要家长来接,老师们会组织站队,同村的学生们站成一排,高年级的学生在最前面,带着低年级的一起走路回家。
郑瑶瑶家就在学校所在的郑庄,跟李盼娣不同路,所以俩人挥手告别,郑瑶瑶还承诺明天继续给她带奶糖。
李盼娣开开心心地回家,放下书包就去竈屋帮妈妈择菜洗菜淘米,等饭上锅了,不需要她了,她就去陪弟弟玩。
弟弟一天一个样,越长越可爱。只要不哭就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孩。如今六个月,已经能短暂地坐一会儿了。
吃饭的时候金玉霞就抱着他坐在自己腿上,给他喂煮得稀烂的粥。
本来喂得好好的,李建业过来亲了一口儿子,惹得儿子大哭。
金玉霞拍了男人肩膀一巴掌,嗔怒道:“说了多少次了剃了胡子再亲,你胡茬儿把儿子都扎疼了。”
李建业哈哈笑了两声,摆手道:“那有啥嘞,男娃就要糙一点,不能娇惯着养。”
话音刚落,又道:“跟你们说个好消息,咱家小宝有名字了,我请二丫老师给取的,叫李博裕。”
李盼娣眨眨眼,总算知道早上爸爸在跟老师嘀嘀咕咕些什麽了。
“听着还挺好听的,李博裕。”金玉霞重复念了一遍道,“啥子意思?”
李建业昂着头:“老师说了,博是博学多识,裕呢,是富饶,就是有钱,懂的吧?博裕就是又聪明又有钱,这多好。我跟老师去他办公室翻字典查的呢。”
“好好好,很好。”李爷爷李奶奶连声附和,喜不自胜。
李盼娣把馒头掰开夹了一层萝卜干咸菜,慢慢啃着,见状歪了歪脑袋,好奇道:“名字还能有什麽意思吗?那我呢?我的名字是什麽意思?”
李奶奶正高兴,乐呵呵道:“你的名字也好呀,是盼着弟弟赶紧来的意思。这不就把弟弟盼到了吗?这麽说你也是咱家的功臣。”
李盼娣愣了一会儿,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又说不清哪里不舒服,撇撇嘴应了声:“哦。”
馒头有点噎人,她小口小口地喝着稀饭,直到把一整碗都喝完,又突然出声:“我不喜欢这个意思。”
李奶奶眉毛一竖:“说啥呢小王八蛋,别逼我抽你。”
李盼娣把碗砰地一声放桌上,哒哒哒跑走了。
她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上,依然能听见门外奶奶骂骂咧咧以及妈妈安抚的声音。
闷不吭声地翻出课本上今天郑瑶瑶帮她写的名字,盯着发呆。
然後她又想起姐姐的名字,招娣,是要招个弟弟来的意思吗?
还有大伯二伯家的堂姐们,领娣,来娣,想娣,念娣。难道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吗?
奶奶说她是“功臣”,应该是在夸她,奶奶很少夸她的,她想不通自己为什麽不高兴。
自从有了弟弟,奶奶也经常说妈妈是这个家的功臣,妈妈就很开心啊。
想不通的事情李盼娣决定暂时不想,洗了洗脚就打算睡了,却见金玉霞进来,从兜里掏出个鸡蛋给她。
李盼娣瞪大眼睛。
金玉霞用食指戳了戳她脑门儿,小声道:“没吃饱吧?你说你赌得哪门子气?妈偷偷给你煮的,别让你奶看见。”
李盼娣趴进妈妈怀里,鼻子有点酸:“还是妈妈好。”
金玉霞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道:“好了,快吃了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