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李盼娣今天也想改名吗 > 升学(第2页)

升学(第2页)

衆人目瞪口呆,明明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还不能戳穿她。

别问,问就是要脸。

终于有人听不下去了,张口道:“大学毕业都得二十四五了吧?这麽大岁数可怎麽找婆家?”

说话的正是那个钱二家的,她儿子今年高考没考上,现在已经在张罗着给儿子介绍对象了,等结了婚,把媳妇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她儿子就能放心出去赚钱了。

这话正好戳中了李奶奶心里的担忧,一时间她讷讷地有些装不下去了。

旁人又开始附和:“是啊是啊,女娃子还是早点嫁人是正经。”

“要是真等读完大学,年纪大了生不出孩子肯定被婆家嫌弃可怎麽弄。”

“……”

李奶奶最後低眉耷拉眼地回了家,她算了笔账,24毕业了怎麽着也得等一两年才能结婚,那就26了,再等一年生个孩子,就是27了,第一个孩子要是儿子那还好,如果是个闺女,那养两年生个二胎就是30了,万一又不幸是个闺女……那三十多了还能再生吗?

越想越发愁,有心想劝劝要不还是别上学了?可惜她发现在这个家里她说话已经不管用了。

因为她老头子破天荒地支持起孙女上学了,教育她说:“招娣又没让你掏钱,你管那麽多干啥?再说你不得为博裕考虑考虑?以後他姐过得好了,可不得提携他吗?”

李奶奶更愁了,心道招娣要是总帮娘家兄弟,那婆家不得更嫌弃她?再说他们博裕聪明着呢,以後有大出息,怎麽就得指望他姐了?

但她说什麽都没用,老头子认死理,他决定的事任何人都没有反对的馀地。

*

李招娣没在家呆多久,又返回城里打工了。大姐结婚後就不再管店里的事情,再过两个月她又要去北京上学。到时候店里就只剩二姐一个人了。

李招娣想着她开学前尽量帮帮,然後劝二姐找个导购。

还要再想想去上学後要怎麽赚生活费,她摸了摸书包夹层的钱这样想着。

爷爷和爸爸嘴上说着支持她上学,却谁也没提钱的事儿。

只有母亲偷偷给了她三百块钱。

*

初一开学那天,李盼娣带了一堆的行李,衣服被褥,脸盆饭缸保温壶,金玉霞给她收拾了满满两大蛇皮袋,生怕她落了点什麽到学校还得额外花钱买。

因为东西过于多,骑自行车也放不下,只好厚着脸皮去找郑瑶瑶蹭车坐。

是的,郑父买了一辆汽车。

这几年他开始跑长途货运,赚了不少辛苦钱。不知从哪里淘换来一辆二手面包车,拿车第一天非常张扬地去接郑瑶瑶放学,把同学们羡慕坏了。从那以後就给郑瑶瑶安上了“小公主”的外号。

郑瑶瑶对此接受良好,她摊手,带着几分无奈和得意跟李盼娣说:“我爸妈有时也会这麽叫我啦,习惯了习惯了。”

李盼娣承认那一刻她嫉妒了,直接上手把郑瑶瑶的脸捏成了包子,二人又咯咯笑作一团。

到了镇中学,依然是在学校外墙贴的班级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一次二人没能那麽幸运地被分到同一个班级。

李盼娣有些沮丧,六年了,她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她早都习惯一转头就能看见瑶瑶了。

郑瑶瑶安慰她道:“没关系,我们下课还能一起玩儿呀,还能一起去食堂吃饭。”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

二人领了宿舍钥匙,各自去宿舍放行李。

镇初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後来维护也并不好,墙皮裂开脱落了大半,宿舍楼的翠绿色铁门也锈迹斑斑,楼梯狭窄昏暗。

李盼娣费了不少劲提着行李上了五楼。

宿舍是八人间,算上她已经到了七个。

其中只有一个女生是她的小学同班同学,叫杨静。

见到认识的人,李盼娣终于开心了点。和对方打过招呼,就开始手脚麻利地铺床。

因为郑父带着郑瑶瑶出去下馆子了,李盼娣不好意思跟着蹭饭,收拾完干脆喊着杨静一起去食堂。

说是食堂,其实没有桌子也没有凳子,只是一个空旷的大堂,最西头儿搭了一个台子,偶尔组织个文艺汇演之类的就在这里。

另外一头儿开了四五个打饭窗口,主食就是馒头包子花卷,菜就是常见的茄子豆角土豆这些,说是有肉,但一勺子下去经常都见不到一块儿肉。

李盼娣两毛钱买了一个馒头,一块五一份炒土豆丝,三毛钱一份白米粥。找了块儿空地蹲在地上吃。

又算了下按照这个吃法父母给的生活费显然不太够,叹了口气,心想炒菜还是不能天天吃,隔三差五吃一顿好了。

再转头一看,杨静已经把馒头掰了一半,说留着明早吃。

都是农村的孩子,家境基本差不多。瑶瑶毕竟是少数。

从杨静这里,李盼娣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她们小说班里有四个同学都没来读初中。

李盼娣突然间明白了班主任那句“这是最关键的半年”是什麽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