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家有资本任性。”许晓筱喝口水。
周清霭勉强接口:“……是啊,他钢琴弹那麽好。”
“我同学说,他可能会去考音乐学院。我说他考上了吗就敢退学?结果告诉我,人家15岁就拿到过三家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没去上,改玩摇滚,四年时间跑遍欧洲去演出,功课还一点没耽误,Abitur*考1。0,这种成绩,只要他申请,任何大学丶再热门挤爆头的专业都会录取他。”*德国高中毕业考,可凭此成绩申请大学,1。0为最高分
许晓筱一口气说完,摇头,“唉,人和人的差距怎麽就这麽大呢?”
祝歆自顾自吃酸奶:“有那麽厉害?这不成天才了。”
周清霭半天说不出话。
许晓筱发了个网站账号给她。
“看看呗,真挺天才的。”
那正是GreyRaphael(直译“灰色拉斐尔”)的乐队账号,主页图上,五个年轻男生的身影中,罗晓澍微笑的脸赫然在列。
周清霭把主页上的视频挨个看下来,越看越吃惊。
这竟是一个新近大受欢迎的乐队,频道开通不过半年,已有10来万关注,对于素人而言相当可观。
更让她惊讶的是,罗晓澍在乐队中的表现非常亮眼。
原来他不只是钢琴弹得好。在这个“灰色拉斐尔”乐队里,他玩键盘丶吉他丶架子鼓,还会吹萨克斯风!甚至作曲编曲也一手包办了。有不少评论说他是天才。
而其他成员也都是多面手,比如那个名叫卢卡斯的金发男生,高音萨克斯风吹得相当漂亮不说,还担任乐队主唱。
他们乐队的演出风格也因此格外多样化,萨克斯风四重奏,纯器乐合奏,还有流行歌曲的改编翻唱,其中一首点击破百万的《Engels》改编得特别惊艳,编曲新颖,和声流畅,整个乐队在舞台上活力四射,不火都说不过去。
看完了乐队主页上的视频,她又翻遍网站,寻找与他们有关的内容。
一段简短的自媒体采访,周清霭看了好多遍——某个音乐会的後台,乐手们身着一色的黑马甲,头戴英伦风礼帽,在夜色里愉快地谈笑。
“……我们还没有给自己定义。”当被问到想做什麽样的音乐时,罗晓澍用流利的英语回答,“我觉得音乐是自由的。”
对着镜头,他微笑着擡一擡帽檐,自信而优雅:“我叫罗晓澍,来自中国。”
视频里,有人激动地尖叫。
周清霭也想尖叫。音乐是自由的——这话简直说到她心里去。
她注册了账号,每个视频都去点赞留评,简直像个狂热的粉丝。
一连几天,她的眼前丶脑海中全是罗晓澍的样子,在琴键上跳跃的双手,沉浸在乐声中的眉眼,还有偶尔闪过的几个微笑的镜头。他看起来那麽娴熟轻松,那麽自在自信,好像成竹在胸的魔法师,每一个手势都能凭空变出动听的音符。
他是自由的,在音乐中,他如鱼得水,尽情地散发着感染力——
可是这自由与她无关。
狂热的欣喜之後,周清霭开始为自己感到悲哀。那是他的自由,他的才华带来的自由,他想学商科就学,不想学就回去音乐世界里——她又有什麽呢?她根本没有任性的丶自由的资本。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性不也是一种自由吗。一种被爱着的自由。
她想象他的家庭,一定是亲切开明丶充满艺术气息的家长,培养他,又给他选择的权利……
真让人羡慕,甚至有点儿嫉妒。
想到那场超级失败的试唱,周清霭想,她离他的世界,有多麽远啊。
--
那天乐队排练结束後,卢卡斯开车送罗晓澍回家。
车停在紫藤街口时,天已全黑了,周围一幢幢小楼的窗扇都亮着灯,只有罗晓澍家这一幢黑沉沉的,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寂静。
罗晓澍下车去开後备箱,卢卡斯跟过去。
“……你爸知道你退学的事儿了?”
罗晓澍搬出键盘:“你怎麽知道。”
“要不你心情能这麽差?”卢卡斯想起什麽,上下打量他一番,“他不会又——”
“没有。”
“那就好。”
“不过的确是吵了一架。”
罗晓澍扯扯嘴角,“我以为他对我读什麽专业根本不在意。”